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家电业 > 正文
 

高端电视价格频降 平民化消费还有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06:54 中国经济时报

 “关注价格走势”系列报道之二 实习生 陈健

  相对于传统的CRT电视,以等离子、液晶和背投为代表的高端电视机凭借大屏幕、高清晰度等诸多优势正在成为当今彩电消费的时尚潮流。在经历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后,高端电视在今年的表现更加一发不可收拾,频繁的价格跳水和强大的宣传攻势使得高端电视成为今年家电市场上最吸引眼球的“明星”。

  专家:降价是必然趋势

  数年前国内家电行业一场价格战将传统彩电的利润压缩到极限,各大彩电巨头纷纷转向对科技含量更高,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的高端电视的投入和生产。但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未能实现规模生产,导致高端电视在进入市场初期价格甚高。资料显示,五年前等离子系列高端电视标价曾高达20万元。但在随后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高端电视的价格经历了一次次“跳水”,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了2万元左右。记者从北京苏宁电器连锁店得知,目前,LG42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为26800元,厦华42英寸等离子彩电为18800元。

  今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厂家纷纷加快了降价的步伐。国内彩电巨头创维集团于8月宣布,将旗下的液晶电视均价下调17%。另一国内彩电巨头TCL集团也悄然宣布,从近日起,其液晶电视终端零售将大幅下调,其中32英寸液晶电视下调到17000元,降幅达到30%。9月,家电连锁商苏宁电器联合12家彩电生产商在北京举行了2004中国平板电视论坛,家电连锁商和彩电厂商正酝酿着平板电视的新一轮降价。

  “应该说,随着产品的成熟,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下降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技术成熟的速度,其中重要的是制造方面的成熟。规模上升必然会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为市场价格的下降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参与者的增加,当一个技术只为少数企业掌握的时候,市场处于短期垄断阶段,价格下降缓慢。参与者快速增长,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愿望刺激下,采取价格策略是众多企业的选择。”

  “目前高端电视价格下降主要还是企业竞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产品定价过高,市场接受程度低。另一方面是高端电视的实现方向很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产品类型中占据优势,必然有重点选择。而这种选择在不同阶段有差异,从而会出现企业选择新的产品类型后通过大幅降价退出原有的产品类型。”

  高端电视平民化消费还有多远?

  相对于五年前高端电视消费市场的“价高和寡”,现在,高端电视正在被更多的普通家庭所接受,消费主体由最初的企业和成功人士正逐渐向高中等收入者扩展。由于高端电视满足了人们对电视追求更大更清晰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电视消费的未来方向,高端电视引导彩电消费的更新换代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高端电视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快速增长,销售额占整个彩电市场的比重已达12%。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价格的下降是最直接的促进因素,价格逐渐向消费者可接受的水平靠拢,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但同时,价格因素仍然制约着目前高端电视普及率的提高,尽管价格已经历了一次次下落,但距普通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仍有不小的差距,高端电视远未达到平民化消费的阶段。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端电视机产品的家庭拥有率不高,主要拥有人群是刚刚进入高收入阶层的人士,其中,背投彩电的拥有率仅为0.4%。

  从彩电的整体市场看,占据市场主流的仍是传统的CRT电视,高端电视的销量比重占整体市场的2%左右。陆刃波研究员认为,“总体上看,高端电视还远不能说普及,大多数家庭仍然难以承受其价格,如消费者对40英寸左右平板电视较为集中的预期价格为8000元,目前的市场价格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高端电视是否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呢?陆刃波认为,价格的下降空间主要取决于核心配件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这一点又与规模的扩大紧密相关。应该说,高端电视要达到普通消费者的心理价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相关报道:“关注价格走势”系列报道之一

           水资源缺乏促使水价改革 价格上涨何处是尽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电视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