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召虎编辑:汪静
一位经理人是这样评价车业走势的:“从今年来看,我们的判断是国产轿车市场销量也就是240万辆,明年也不会好转,可能2006年,经过2004年、2005年的喘息、缓冲后,会达到一个好的水平,但不会再有2002年、2003年的井喷势头。“如果事实真如这位经理人的判断,那么考虑到多数企业没有预留过两年以上苦日子的资金和后续产品,2006年即使市场
转暖,部分中小企业也将很难立即缓过来。三年困难期,厂商们你敢想吗?
不用想三年,现在就到生死关头了。“金九银十”是汽车市场传统旺季,但今年的九十月份恐怕连铜铁都算不上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同比统计曲线图在9月份下降得最明显,因为和去年的金秋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众多厂商设想了三个市场缓和的时间段:一是9月、二是“十一”黄金周、三是年底。可惜前两个时间段全都耽误了,黄金周的冷淡大大超出车商们的心理底线。“现在不是如何活好的问题,而是如何能活下去的问题。”北京北方汽车市场的经销商形容着弥漫在车界的悲伤气氛。
在一线的经销商们强调着他们能看到的元凶是消费信任度低迷。自6月份南北大众集体跳水之后,市场价格就不再有信任可言,每一次降价都被消费者视为价格空间无底洞的证明。明年,我国汽车业将经历生死关,汽车进口许可证制度将取消,关税将在明年1月1日降为30%,尽管商务部研究所人员坚决表态非关税壁垒将增加,但事实上关税也将不可避免在一年内分成若干阶段缓降,现在媒体的宣传仍能让人们觉得厂商已经预留了应付明年突变的价格空间。想买的人可能要等到年底甚至明年初才出手。然而,即使是这部分“待购之人”可能也无法消化现在的社会库存,经过两年的井喷和高速增长,大量消费潜力被提前消耗,新陈代谢出了问题,车市患上胃病。
还有比急性胃病更重的事,消费者不容易理解价格上涨指数的含义,但是农产品、生活资料、房地产的涨价却是不争的事实,大额远期消费的主流已经开始远离汽车。
一边是市场难以消化商品,一面是厂家去年高高筑起的产能悬河,一天天的水涨船高,南方某省会城市的经销商打电话说:“我们的生产厂家,车子都停在铁栅栏后边,现在还开始摆到了外边,马路两边都停满了。”而厂家认为,改善恶劣环境的关键还是在一线,于是把球踢还给经销商。
眼下,摆在经销商面前的有三条路:上策是利用新车再冲锋一次,上海通用、广州本田都有新品上市,这些品牌业绩本来就不错,经销商的生活状况可能会改善一些;中策是坐等,大众品牌经销商积累的实力最强,可以静观;中小品牌想跑也跑不了,因为银行这边的钱还不上,紧缩政策不变想再借钱也难;下策是再降价,这无异于自杀。北京博瑞经销店的一位经理比喻说:“现在降价不是跳水,而是跳崖,降价好比背上石头,摔得会更狠。”临近年关,车商何去何从真是愁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