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遇挫后遗症 潘石屹欲灭红石扶SOHO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 11:41 《财经时报》 | ||||||||||||
一例不成功的北京地产商海外上市故事,两个长安街沿线标志性楼盘的产权争夺,在其背后,是一系列“化友为敌”的故事。
据财经时报报道,2004年6月,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红石公司”)的3位股东汪钢、谢光学、姚军,以公司董事长潘石屹侵害公司财产为由,将其告上法庭,索赔1亿余元。 3名股东说,生意伙伴潘石屹在他们不知情之下,将红石公司所持有的北京红石建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红石建外”)、北京中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中鸿天”)全部股权,全部转到潘氏夫妇旗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意在扶持SOHO品牌,打压红石”——红石建外和中鸿天持有的“建外SOHO”和“北京SOHO现代城”项目,均是京城地产界当红炸子鸡。 调查发现,红石建外和中鸿天的控制权早在2002年3月就被注入两家由潘氏在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的公司之中,并计划作为上市主体,于2002年底在港、美两地上市。 这3名小股东称,的确在2002年底时,“发现一些不对劲”,但是,彼时没有完全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股权也被无偿注入SOHO中国之中。 “其实我特别不愿走到这一步,我一直认为有些问题是可以协商解决的。”原告之一姚军告诉记者。但是,潘石屹的律师认为过去的操作,都完全合乎法规。 以上诉讼一幕,只是发生在民营地产公司SOHO中国上市不知所终之后,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上市触礁、没有融到足够的钱,就是这起经济官司的导火线。 1995年,潘石屹成立了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红石公司。1996年,汪钢等3人入股,与潘一起创业。经过几次股权变更,目前潘持有红石公司85%股权,为公司法人、董事长;汪钢3人分别持有2.5%股权。 《财经时报》获知,目前红石公司有6名股东,包括5个自然人和1个法人(中国爱地房地产公司),6方组成6人董事会,潘石屹出任董事长。最迟至2002年,汪钢等3人均已离开红石公司,只留有各自的股份:汪钢,现在美国,任美国红石公司总裁;谢光学、姚军现在分别为北京建华时代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副总经理。 3位原告诉称,2002年3月12日,潘石屹在没有召开股东会、董事会,未与股东协商的情况下,与北京第一机床厂、红石建外签订了《北京第一机床厂项目开发补充协议(6)》。在该协议中,潘石屹将红石公司在建外SOHO项目中100%权益,无偿转给红石建外,从而造成红石公司损失15亿元以上。 他们说,2002年3月1日,潘石屹在股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红石公司所持中鸿天20%的股权转让给SOHO中国。从而造成红石公司股东,在中鸿天开发的“北京现代城”项目上的损失。这两次非法转让的实质是潘石屹作为红石公司的董事长以权谋私,非法侵占公司的合法财产及权益,使其变相成为潘氏夫妇共有的财产。 姚军说:“我们是小股东,只是希望得到应该得到的那部分收益。”潘石屹表示,在刚得知这场官司时,感到十分不解、震惊,也很伤心,不希望闹到法庭上去,伤了彼此的感情。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