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晋城”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吴秋红 通 讯 员 陈杰斌 张建中
“谁抓也不越权,怎么抓也不过分”,素有“煤铁之乡”称誉的山西省晋城市将煤炭生产“安全责任重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思想,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构筑
起了牢固的安全生产防线。2003年全市煤矿事故比上年下降17.6%,死亡人数比省控目标减少了31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6%,创历史最好水平,处于山西省、全国最低水平;全市连续两年杜绝了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发生;连续两年受到了全国、全省的表彰。
地处山西省南部沁水煤田腹地的晋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优良,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要的化肥原料煤生产基地。全市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01%;已探明储量271.7亿吨,分别占全国、全省无烟煤探明储量的26%和55%。
这座仅19岁的年轻城市从诞生之时起,就以资源型经济为基础,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成为山西省的煤炭生产大市。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几乎一统天下。目前,全市共有“四证”齐全的各类地方煤矿537矿577井,实际年生产能力6300万吨。面对星罗棋布的煤矿,安全生产一直是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四级问责制”——安全生产的责任防线
晋城市把安全同各级领导的帽子、票子挂起钩来,为预防事故建立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2003年,市委书记张少农数十次深入市安监局和煤炭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市长李雁红4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5次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3次参加安全生产紧急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数十次深入煤矿调研。为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强化目标管理,全市狠抓四级责任落实,在全市建立起一套新的目标控制体系,坚持每年年初将安全生产目标和煤炭管理指标量化细化、科学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落实到市、县、乡、矿四级第一责任人头上。特别是在煤矿这一高危行业,晋城市实行了风险抵押金制度,仅2003年,全市煤矿矿长就交纳抵押金8395万元。同时,加大了对事故责任追究的力度,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和查处,仅2003年,全市共查处煤矿事故14起,处理事故责任人173人,查处其他事故相关责任人17人。
“强化监管”——安全生产的管理防线
为了促进企业超前预防,晋城市始终坚持开展不间断的地毯式、拉网式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在全市形成了单位自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跟踪检查、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以及互查抽查相结合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2003年,仅市安监局组织开展煤矿安全检查达600余人次,其中开展突击检查30余次。今年以来,他们改变了监督检查方法,组织了5次较大规模的突击检查、夜间检查和“杀回马枪”的回查,开展了不间断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在山西省煤矿停产整顿复产验收时,全市按照20条标准强化安全培训,坚持一个标准、一个政策、一个声音、一把尺子调整验收方案,尤其是围绕双回路电源建设问题,市政府组织进行规划设计,与企业签订合同,确保一年内完成双回路建设,这一做法得到了山西省的肯定和推广。
“强化双基”——安全生产的基础防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生产安全问题,晋城市加大安全投入,通过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提升科技水平,夯实基础建设。针对煤矿“一通三防”和“采、掘、机、运、通”五大环节现场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全市煤炭企业积极贯彻“关小改中建大”战略,进一步加大骨干矿井建设力度。到目前,全市已改造和建设的骨干矿井生产能力占各类矿井的55.2%;强力推行长壁工作面建设,建成长壁工作面152矿167面,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56%;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全市所有煤矿全部装备了采区防爆设备和瓦斯风电闭锁,更换了主风机,配备了双主扇,对煤矿5大环节及双电源、双主扇、双安全出口等硬件和煤矿安全管理软件进行重点整治和改善,矿井的安全技术装备得到进一步提高。
“远程联网”——安全生产的科技防线
建设数字化矿山是晋城市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化新型煤矿的一大特色。全市累计投资8060万元,进行瓦斯抽放和“煤矿数字安全”网络多级监管系统建设,联网监管矿井达到199矿200套,实现了市、县、乡、矿四级联网对高瓦斯煤矿的安全监管。
“三大机制”——安全生产的制度防线
为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重大煤矿事故,晋城市还把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作为建立长效机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56个法规性政策,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行为。同时在全市组建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安监机构,调整配备了煤炭安全专职副县(市、区)长,在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了专职煤炭副乡镇长,设立了乡镇专职安监站,在全市所有煤矿派驻了安全监管人员,成立了全额财政拨款的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构筑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安全监管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