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操控京城出租车业 (5)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 15:58 中国《新闻周刊》 | ||||||||
第三阶段开始了。
1999年5月14日,北京市出租管理局、审计局、工商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顿出租汽车行业强化企业管理的意见》,集体着手清理“挂靠”企业与上级主管单位的关系。要求“对所属出租汽车企业没有投资也不进行管理的单位,均不得向企业收取管理费,不得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市工商局则要核查上级主管单位出资情况,出租汽车企业要“按规定办理登记变更手续。” 对于私人资本的正式确认,让大公司欢呼不已。就在这一阶段,大量民营企业身份的公司开始“还原”。银建、新月联合、北方、渔洋联合等公司纷纷成为股份制企业。 验明“正身”之后,兼并重组的大戏,终于开场。 2000年6月21日,在北京市整顿出租汽车企业和行业、小公共汽车经营和营运秩序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议了首汽、北汽、银建、万泉寺和双祥等五家出租企业的整改工作,先把他们作为品牌公司“推出来”。 当时,出租车管理处处长梁建伟曾经对一家媒体说,重组的目的,“是想促成一批大型公司,不管在资本实力还是在专业化管理水平上,一家拥有2000~3000辆车的公司比只有一两百辆车的公司更有优势”。 品牌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首批5家品牌公司“成为品牌企业”后,9月13日,东方、友联两家国有出租汽车公司成为北京市第二批拥有品牌出租车的企业。 2000年9月,一份《关于整顿本市出租车行业和企业的通知》的文件,对出租车企业的资产重组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01年底出租车数量控制在6万辆左右,出租车企业控制在200家左右。” 据业内人士估算,这次重新洗牌,有3万多辆出租车被重新组合,产权变更,涉及的资产总额接近50亿元,动用的资金量超过20个亿。 实际上,到2001年年底,出租汽车公司(不包括个体户)的数量从最多时的1008家减少到了320家。一位业内人士说,在兼并最厉害的几个月,以 “每月大约减少150家”的速度进行。此时一辆车的经营权价格,约在7~10万元左右。 新月联合在1992年成立之初有25辆车,1996年时发展到800多辆,1999年末有1000多辆。1999年底开始兼并。2000年一举吞并了一百多家公司。至2004年发展到7000多辆。“这些交通委都有备案,批复。”新月联合有关人士介绍。 经过重新洗牌,最后的格局已定:银建、金建、新月联合、首汽、京诚联、北汽九龙、北方等7家出租车巨鳄诞生。200辆车以下的小公司,除非有特别关系的,基本消失了。 事实上,不管是上次的129号文件还是此次兼并重组,若无政府之手襄助,大公司们断难有如此之快的膨胀速度和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