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行业专题--汽车业 > 正文
 

上汽奇瑞结束拉郎配 民族品牌发展惹怒大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 07:01 东方早报

  “扶一程”使命完成超常发展“惹”怒外方

  东方早报记者 钱婵娟

  上汽与奇瑞分手的消息在“传”了一年多后终于从权威部门得到证实。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4年第56号公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七十九批)显示,“同意上汽集团奇瑞
汽车有限公司企业名称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扑朔迷离的上汽奇瑞案终于云开雾散。

  昨日,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双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承认了上汽退出奇瑞一事,双方均向记者表示,目前双方正在协商如何以一个共同的形式告知大家,估计这两天便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据了解,上汽集团早在去年6月就已正式从奇瑞撤出20%的股份,并于同年8月签署协议,但协议规定了保密期,保密期内双方不得对外宣布此事。

  奇瑞汽车公关部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汽与奇瑞汽车确实于去年就协商好了分手之事,双方当初约定好先不对外公布是因为正如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所说的“上汽要继续扶奇瑞走一程”。业内认为,胡茂元所说的“扶奇瑞走一程”大概就是为了给奇瑞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轿车生产资格提供足够的时间。

  据了解,我国在汽车生产准入方面虽然已经取消了目录制,但仍坚持审批制,只有上了发改委的公告,才有汽车生产资格。而奇瑞当时没有轿车生产资格,即使与上汽没有股权上的联系,奇瑞仍需要上汽的生产目录。所以当时双方都没有公开此事,上汽奇瑞的名字遂一直沿用至今。

  据了解,1999年,奇瑞汽车在芜湖下线后却一直没有轿车生产目录,无法在全国销售。2000年底,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奇瑞与上汽集团签署协议,通过国有资产的划拨,分给上汽集团20%的股权,才顺利取得了“准生证”。然而,上汽与奇瑞约定: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和不分红。业内人士表示,当时上汽并没有看好奇瑞的发展前景。

  随后的进程显然超出了上汽的预料。奇瑞搭上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快车,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稳居国内轿车销售十强:2002年销售5万辆、2003年销售9万辆、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5万辆。奇瑞目前年产能已达到35万辆,发动机产量将达到43万台。奇瑞无疑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品牌,这让国际汽车巨头感到一丝担忧。

  在奇瑞的发展进程中,上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上海大众配套的数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时也在为奇瑞配套,奇瑞的某些零部件甚至可以和桑塔纳相互更换,这使得德国大众非常恼火。此后不久,奇瑞QQ被指抄袭了通用的雪佛兰SPARK,但奇瑞对此拒不承认。而作为夹在中间的上汽,在无法从中斡旋的情况下,掂量轻重后与奇瑞分手也是必然。

  不过,当初奇瑞无偿拨给上汽的20%股权目前如何处理成了最大的悬念。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去年曾就此表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因此,业内认为,按此说法,不排除上汽也无偿把20%股权返还给奇瑞的可能。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排除奇瑞出资回购的可能,同时也不排除这部分股权出售给第三方的可能性。


邮件订阅:
  《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正在举办有奖订阅活动。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您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Email: 订阅 退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奇瑞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