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为何难闯海外关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15:02 北京现代商报 |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一组数据:中国2003年引进版权12516项,输出版权却只有区区811项。中国图书出版集团一位书业资深人士透露,这811项版权当中,大部分都销往了港台地区,比例约占70%至80%之多。而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主要是“孔子老子、中医中药、现代旅游”。尽管也有文学作品版权出口到港台地区,但其中一部分是译著权,也即从国外翻译过来转售的作品版权。 中国图书为何难闯海外关?该业内人士分析说,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中国面向海外的现代文明推介不够,缺乏鼓励写作的良好机制;“没有好书,像《尘埃落定》这样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的好书就更少。” 从发达图书市场的经验来看,强大的中介力量不可或缺。笔者在不久前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深有体会。如“文学代理人”这个经纪人角色,在英美国家非常普遍,不经手他们的作品是不被出版商重视的。文学代理人不仅为作者向出版商争得最多权益,同时还会对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设计快速通往成功的写作道路。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版社把版权卖出去就万事大吉,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代理人制度仍将难以推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国内约定俗成的版权制度下,作者与出版社一般五五分成,除非出版社多让利,否则没有作者愿意将代理费拱手让人。 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客观因素。以英国为例,出版非英语作品较多的独立出版商近年来大多被大出版商收购,而这些大出版商往往宁可出版畅销书也不愿意涉足曲高和寡、成本昂贵的翻译作品。除此,英国已有非常丰富的英语文学文化、出色的文学新人培育体系,英文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已够英国读者受用。中国版权要在英国书市分羹,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公司就必须在版权方面加大投资,通过当地代理商形成一个更有条理更有组织的版权销售方式。 当然,这种现状已经被有关部门所重视,日前我国第一个文学节在北京举行。中国书业迈出的这一小步,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百家作品贴近读者和市场的端倪。而更进一步,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僵化的图书出版机制似乎应该进行革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