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得手F1:一次没有预谋的得胜事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 11:18 《全球财经观察》 | ||||||||||
文|邬静娜 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2004年上海站。冠名权争夺一战,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交所证券代码600028,以下简称中石化)风光无限。 对于中石化得到F1上海站的冠名权,外界评价为“突然得手”。在今年3月16日之前,
毕竟从2002年国家汽联(FIA)正式决定在上海设站之后,汇丰已经和FIA谈了差不多两年,总以为汇丰是不二之选。但是事与愿违,最后冠名权花落中石化。 中石化的本土优势 让汇丰更接受不了的是,中石化仅仅用2天就拿到了冠名权。中石化方面一直对费用守口如瓶,但该公司老总王基铭说,F1方面开出的价钱并没有他们想像得那么高。虽然中石化副总李春光认为在伦敦谈判的48个小时非常艰难,但他也承认这次谈判让他终身难忘。除去谈判本身的艰难,恐怕更加让人难忘的是结果带来的喜悦。作为此次和F1谈判的负责人,李春光不仅拿到了冠名权,另外还有三项附加条件:其一是F1上海站的赛事标章,商业标章必须有中文,必须冠名为中国石化F1中国大奖赛;其二中国石化集团所有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在中石化赞助F1的3年时间内,有权使用F1的商业标章;第三,就是F1要帮助中国石化进行国际形象推荐。 这打破了F1的常规,原本只有在比赛期间,在赛场上、在赛场内,才能卖带有F1商业标章的商品。但是最后伯尼·埃克莱斯顿还是答应了这一“非分”要求。 虽然中石化方面并没有公布其费用,但通过与F1马来西亚站的比较,中石化每年要向FIA交纳2000万美元,3年总共6000万美元;加上每年8800万元人民币的电视转播权,中石化的费用近8亿元人民币。中石化老总王基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实际费用要比大家想的低。 汇丰银行肯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F1会舍弃自己转而选择中石化?同时,大多数的人也在好奇,伯尼·埃克莱斯顿,这位被郁知非认为很难从他那里占到便宜的精明商人,为什么会给中石化这么多的优惠? 一边是国有企业,一边是外资银行。“银行是最工于算计的,会不会是中石化的手脚比较大?”有人认为其中的原因是F1认为和中石化讲价钱比较容易,而中石化对冠名权价格的三缄其口更加深了人们的猜测,认为原因是价格太高,不好说。 “中石化比之于汇丰,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中国背景。”上海社科院外国投资研究所李小纲研究员说。欧洲虽然是F1的故乡和发展地,但是烟草广告禁令使作为F1的主要赞助商再无法参与到这项赛事。烟草公司每年对F1的投入占到其所有赞助的70%。而美国有自己的汽车赛,对F1并不十分买账。F1需要寻找和开拓新市场。亚洲、东亚、中国的强劲发展,使其可能成为F1的下一个发展地。而这个区域蓬勃发展的消费力也吸引着各种企业。资本逐利的天性驱使它如此。 “选择中石化,就如同F1选择中国,选择上海一样,都是F1急于进入这个市场的表现。”李小纲研究员说。 在中石化取得F1上海赛站的冠名权的过程中,上赛场副总经理郁知非,“中国F1的推广者”,据说在其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他直接把中石化的申请书带到了伦敦。郁知非没有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不知他是否也同意中石化方面给出的理由。 中石化表示,借赞助赛事打造品牌形象是他们借鉴了美孚、壳牌等外资品牌的营销手段。F1运动在国内虽然尚未普及,但它在国际上拥有巨大影响力。中石化拿下F1赛事在中国站的冠名权,只是该公司近期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塑造国际知名品牌的整体战略。 王基铭预计,赞助F1给中石化带来的影响力,肯定是“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 “中石化取得F1上海站冠名权,对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影响力、提升形象、提升品牌肯定是有作用的。”上海社科院的李小纲研究员说。他认为作为能源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区域的产业,而是国际性的产业,需要全球合作,这样的企业性质也需要中石化能走出去。 赞助赛事,能取得比做广告更大的回报,虽然这并不体现为直接的销售回报。赞助至少能够增加品牌暴露几率,比之广告,赞助通过新闻报道进行二次传播,并使活动本身具有的特质和企业的品牌联系起来。而这些都是广告做不到的。而F1作为和奥运会、世界杯并列的三大赛事之一,受众群和影响力可想而知。全球500强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介入了这项赛事,而烟草公司在欧洲的烟草广告禁令之前,一直是F1的铁杆赞助商,如果没有丰厚回报,恐怕没有一个商人愿意做这样的傻事。 考辩中石化的商业理性 李小纲不提倡国内其他的企业也像中石化一样。“参与F1的都是国际顶尖的大企业,连区域性企业都不多。” 国内的企业不要去淌这趟浑水,事实上没有几家企业能和中石化比实力。更何况,中石化的行为尽管是出于理性的考虑,但过程中还掺杂有不少非理性的因素。 中石化从2月份接触FIA,到3月中就签约了,争取冠名权的主要是李春光带领的6人小组,整合策略咨询机构首席咨询总监刘威就怀疑:“这么少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弄懂多少问题?”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调研,是否确定赞助F1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石化想要解决的问题都引起疑惑。 中石化如此急切地争得F1上海站的冠名权,抛开冠冕堂皇的观点,其实多少是被逼出来的。“牵手F1,中石化的目的在于张扬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以期占有高档润滑油市场更多的份额。”这个判断得到了中石化老总王基铭的认定。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润滑油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了。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标段招标中间,竞争最激烈的就是润滑油企业。因为车用润滑油的80%的利润都来自高端润滑油市场。而在未来3-5年,汽车高端润滑油市场每年将以5%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高端用油将占到润滑油市场的48%左右的份额。 但国有品牌在整个高端润滑油市场上的状态,可以用“在夹缝中生存”来形容。整个国内润滑油市场上,国产品牌占据销售量的85%,但利润却只有整个市场的1/5强。78%的利润被壳牌、美孚、埃索、BP、加德士等国外品牌所占据。全国每年370万吨润滑油的销售量中,中石化不到1/4,中石化自己也认识到即使保有这样一个份额也是很困难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润滑油关税从9%降到6%,到时候,来自国外大公司的竞争肯定更加激烈。 而在与国内的另一润滑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竞争中,中石化也是颇多尴尬。中石化集团的“长城润滑油”把神舟五号送上了天空,可是在飞船上天之前那个黄金标段打的广告,却是中石油的“昆仑润滑油”。 中石化从去年开始就下决心对润滑油品牌进行整合,全力进攻高端润滑油市场。去年5月29日,中石化在总部设立了一个润滑油总部,今年又组建了以“长城”为核心的润滑油分公司,中石化旗下“一坪”、“古塔”、“环球”等品牌先后过渡到“长城”旗下。中石化想要改变自己现在和未来在润滑油市场的位置和利益格局。 F1选择中石化,是为了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中石化牵手F1,意在使F1的影响力能为我所用。这其中,中石化付出了多少代价,或是F1作了什么样的让步,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这些行为的背后动因,则是长远商业利益的驱动。F1和它的赞助公司想来赚中国人的钱;而中石化想借F1走出去,最后的目的也是更大、更长远的商业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