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银行业 > 正文
 
中银香港人事“地震”探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9:00 《中国经济周刊》

  ★文/杨育谋

  自去年5月,刘金宝被调回中国银行接受调查,冰山露出一角时起,中银香港(2388.HK)高层便“地震”不断。到今年8月,挤压已久的火山终于集中爆发了,中银香港副总裁朱赤和丁燕生、前中银香港总裁办公室总经理张德宝等高层纷纷落马,加上之前的中国银行前副董事长、中银香港前总裁刘金宝和中银香港前第一副总裁柯文雅相继被解职,维多利亚港的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上空下起了并不绚丽的流星雨。目前,筹备上市的中银香港首任5人管理团队中,只剩下了主管零售银行业务的林炎南。

  重组诱发隐患

  刘金宝落马后,交代出一些中银香港重组时鲜为人知的秘密,由此又引出一串串涉案人员。朱赤、丁燕生和刘金宝一样,这次被发现的事情都是发生在中银重组上市之时,由此中银香港当年看似成功快捷的重组其实隐藏着很大的危机。

  业内人士推测,刘金宝、朱赤和丁燕生涉嫌挪用的,可能是参与重组的十家成员行的不记在账上的资金。中银香港重组前,由于薪酬激励不足及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很多内资银行都设“小金库”,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买卖股票、卖保险等一些代理性业务的佣金。这个所谓的“小金库”不纳入正常的财务监管,属于账外资金,多以“康乐委员会”的名义发放给员工,或直接由管理层“支配”。据悉,这类资金大的银行有几百万港元,小的银行也有数十万元,总数可能在5000万元左右。而据香港的媒体报道,当时刘金宝向朱赤、丁燕生、张德宝等人表示,私分这笔钱,当作奖金慰劳大家重组上市的辛苦。众高层论资排辈分钱,多则数百万元,少则几十万元。另有说法称,刘金宝集团挪用的是中银香港前身13家银行所接受的社会各界历年捐赠的款项,总数高达10亿元。

  这笔钱在中银香港上市前被“私分”,正是一种分配机制埋下祸根。由此引发了人们对银行业内外的监督机制和资金、人事运行机制的强烈置疑和深度思考。

  制度缺陷难逃其咎

  “当大多数人都闯红灯的时候,就说明法规机制甚至制度环境有问题。”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学者陆磊一针见血地说。

  中国银行是与国际标准最接近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内外公认的“好银行”,然而从王雪冰案到最近的“朱、丁案”,频频发案的中国银行为什么看上去更容易出问题?是因为他们更市场化吗?面临的监管环境更严格和透明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特殊性”。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中行最初定位主要从事外汇业务、而建行主要定位为固定资产投资,他们的业务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而承担的政策性义务又相对较少。这种银行的特点是更加“双轨”化。也就是说,这些银行一轨面临高度市场化的细分金融市场,拥有很丰厚的利润空间;另一轨是国有的体制,国家信用和资金在源源不断地提供保障。就像一个身处赌场之中的人,有人不断地提供筹码,责任和权利的不对称,会很容易扭曲人的行为和选择。正是在这种“赌博机制”之下,王雪冰、刘金宝等人纷纷落马。

  意味深长的是,时至今日,没有人认为刘金宝、王雪冰等人的人品如何低劣,也没有人否认他们曾是很好的银行家,其沦落有着很深的机制根源。令人焦虑的是这种机制带有普遍性,比如“小金库”问题。另外,政府作为国有银行的最终所有人,运用司法和行政等“家法”手段处置“家丑”之后才公告的做法,也让境外投资者颇有微词。其实,用何种手段暂时堵住“窟窿”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公众关心的是政府究竟有没有决心改革机制。治标只是权宜之计,而釜底抽薪的治本之举才是众望所归。

  事实上,针对银行业制度漏洞、内控机制不严及对高层人员监管不力的问题,相关的改革正在悄然进行。今年上半年中行开始实施的《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教育监督的若干要求和措施》中,“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不准擅自决定本单位大额资金运作、重大改革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等事项”是第一条高压线,而朱赤及丁燕生案就在此“触电”。目前,中行正酝酿推出从选拔、派遣和管理三个层面管理高层人员的措施,海外招聘高管就是一个开始。 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声称,中行正在酝酿出台一些针对高管违规的预防性措施,其中包括将高管职位在全球公开招聘和对全国所有的分支机构进行自我检查。针对中银香港高层“地震”事件,各种补救措施也及时跟上:局势暂由去年接替刘金宝的中银香港现任总裁和广北、现任第三副总裁林炎南和外聘的运营总监李永鸿掌控。为彻底“清理门户”,中行总行部分官员抵达香港展开对此事件的全面调查。新上任的中行行长李礼辉也亲赴香港,携多名中行总行高层出席董事会,以稳定军心。同时,1.3万员工薪水重定方案也将很快出台,其中包括人事、监督等一系列改革。

  业界对中行“亡羊补牢”动作之神速普遍地表示欣赏,但事件是否影响中行的顺利上市,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官方和民间各有说法。

  “流星雨”之后

  中银香港高管“流星雨”发生后,其股价并未在市场上发生剧烈波动。但联系到母公司中国银行正在酝酿上市,中银香港事件会否对其产生影响,便成为坊间关注的焦点。

  中国银行总行发言人王兆文表示,中国银行为首次公开募股而进行的重组工作不会因为这一事件而受到影响,中国银行上市的计划更不会受影响。香港舆论亦多持此类观点,认为如果能借此对内部进行大力整顿便是好事。但舆论也同时认为,中国银行业这一阴暗面的曝光将使中行和建行公开上市的难度加大,也将增加上市的紧迫感。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起丑闻将打压市场对银行类股的需求,会对市场人士特别是海外投资者发出警告,提醒他们警惕大陆银行业的暗藏风险。有激进者对内地派出的高级管理人员丧失了信心,香港金管局一位高级官员甚至抱怨,以后不要派内地高级官员来了。

  各论家轻嘴薄舌之后,把目光聚焦在两位掌舵人身上。不管怎样地轻描淡写,此事件对于刚刚赴任的中行行长李礼辉来说都不会轻松,这无疑是其上任后遇到的第一难事,而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是对其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日子更不好过的却是中银香港总裁和广北,他是直接面对员工、股东、监管当局及媒体的压力承受者。他将面对来自员工内部和监管当局的“信任危机”:最高层几乎一网打尽,那么员工还可以信任谁?银行本身是经营信用的机构,而自身又发生信用危机,员工怎么对客户解释?对于香港监管当局来说,中银香港屡屡出事,虽然不会影响到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也令其饱受批评,甚至危及它的威信。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公众关注的焦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旧疮一次性挖去,和广北可能会发现他的道路反而更开阔。而对中国金融业来说,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和中银香港频频出事,可以让内地监管部门看到,海外上市和海外监管对中国银行业的“杀菌”作用。对中国政府来说,为了使国有银行在2006年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能与外资银行抗衡,大力加强内部整治并接受国际审计机构和管理咨询人士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让银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接受市场规范和监督检查的洗礼,甚至不惜曝光丑闻,无疑是改革银行系统最好的措施之一。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