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变身”港资银行谋求内地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1:30 新华网 | ||||||||||
新华网香港9月13日电 (记者郑晓舟 王健平) 在香港经营了100多年后,渣打银行把其香港业务分公司注册成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为一个纯粹香港本地的企业公民。此前,全球最大的银行集团花旗银行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这些跨国银行集团分公司“变身”港资银行,并非一时兴起。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同时也是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的王冬胜认为,这是着眼广大内地市场的长远战略发
“变身”香港银行,意味着这些跨国银行能够搭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顺风车,充分利用“安排”框架内的优惠措施,以及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步开放金融业的契机,抢占内地市场先机,实现未来跨越式发展。 根据“安排”,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从总资产200亿美元下降到60亿美元;香港银行在内地开分行无需设立代表处,可向中国银监会直接提出申请;在内地经营时间达2年以上可申办人民币业务。此外,香港本地银行在内地设立第一个分行之后,每新开一个分行的注册资本金只需1亿美元,且不受银监会规定的外资银行每年只准开一个分行的限制。如果不“变身”香港身份,这些优惠则是可望而不可及。 “安排”第二阶段的协议还允许港资银行在内地可以代理保险业务,比其他外资银行享有了先到的优势。同时,根据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底,外资银行开展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将不受地域限制。而业内人士普遍估计,这一点,也可能会率先对港资银行开放。开放人民币业务,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很大程度上介入内地的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内地零售借贷业务只占银行总业务的10%,而发达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占银行总业务的比重达到50%。王冬胜指出,个人房贷、车贷、信用卡业务,才是银行真正的业务增长点。 网点少、覆盖面不广是外资银行拓展内地业务的主要局限,因此外资银行纷纷与内地银行寻求合作。对内地银行来讲,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业务经营等方面,也亟需向外资银行取经。因此,外资与内地银行通过股权交易等方式,寻找战略合作,以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显然是双赢的选择。目前,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已经入股中资银行。其中,汇丰银行持有交通银行19.9%股份,成为交行的第二大股东并将参与交行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 王冬胜表示,现在很多内地银行对外资银行参与管理态度开放,外资入股后,很多内地银行在董事会运作、风险管理、市场拓展和业务经营等方面都已有较大的变化,实现了双赢。他透露,目前渣打银行也在积极与内地的银行进行磋商,寻找投资入股的机会。 不过,他强调,“安排”给香港银行业带来的好处,不仅是相对宽松的进入内地市场的条件。两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复苏,企业盈利增长,失业率降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是香港的银行在“安排”下最大的受惠点。最好的一个例证是,今年上半年,香港的银行在面对息差收窄,传统业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总体盈利却大幅度增加。另外,“安排”的实施,还拓宽了他们在香港本地的业务范围。今年4月,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银行纷纷与中国银联签署了相关协议,成为银联的首批外资银行会员,为他们在香港发行人民币信用卡扫清了障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