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储量“注水”引发信用危机 壳牌面临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 22:18 《全球财经观察》

  “你可以信赖壳牌!”一直是壳牌的口号。但2004年的壳牌却丑闻缠身。因虚报油气储量,不仅直接导致了壳牌原董事长菲利浦·沃茨的黯然下野,也让壳牌所有的痼疾渐渐映入人们的视线

  文|金苹苹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丑闻缠身的2004年,壳牌在前行的路上趔趄不断。

  8月24日,由于先前的虚报油气储量,壳牌又吞下了自己种下的另一枚苦果: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宣布了他们分别与壳牌最终达成的协议。按照这些协议,壳牌将向英国金融监管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分别支付1700万英镑与1.2亿美金的巨额罚金。

  “流年不利”,或许是对这个被冠以“欧洲安然三世”的石油巨头今年最贴切的形容。自从1月9日,壳牌将占其已探明油气储量20%的27亿桶原油、12亿桶天然气储备的等级由“确定”(Proven)降为“可能”(Probable)或其他更不确定的等级的那一刻开始,其后3次不断下调的油气储备量就像噩梦一样将壳牌及其投资者缠绕。而最终公布的44.7亿桶的虚报储量,不仅直接导致了壳牌原董事长菲利浦·沃茨(Philip Watts)的黯然下野,也让壳牌所有的痼疾渐渐映入人们的视线。

  油气储量“注水”引发信用危机

  “你可以信赖壳牌!”一直是壳牌的广告口号。但是,就在壳牌第4次宣布调低其油气储量后,标准普尔将它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A降至AA+,并且表示还可能会继续降级。对此,标准普尔的解释是壳牌虚报了油气储量并公布公司以往账务管理审计报告后,让标准普尔认为,壳牌公司的治理结构“持续薄弱”,并“违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而美国最大的养老基金Calpers也将壳牌列入“焦点公司”的名单,这个“焦点公司”的名单,是专门为那些财务状况差、公司治理有问题的公司准备的。不仅如此,此后的市场传闻,也一直对壳牌不利,不久前英国的《观察家》甚至引用壳牌内部人士的发言指出,壳牌正在为道达尔的收购做准备。而《经济学人》杂志也提醒壳牌:“是时候想想那些原先想不到的事情了。”

  “诚信危机对于壳牌而言,可能是最大的打击。”国泰君安分析师姜涛说。“虽然这起事件没有安然事件那么严重,但是壳牌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信誉却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对于壳牌这样的公司而言,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受损,不啻于一场灾难。”1月9日当天,壳牌的股价急跌7%,其市场价值骤减了30亿美元,对整个石油产业类的股票产生影响。信任危机随即弥漫于整个股市。

  内忧外患

  “石油行业基本上是个链条形的产业,分上、中、下游三大块业务。”毕博董事总经理朱农飞解释道,“勘探、采集等业务都属于上游业务,也是目前国际石油大公司投资最多的部分。”

  2000年和2001年,壳牌的综合投资回报率在15%左右,其中上游的投资回报率达到了20%以上,因此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壳牌就已逐年在其上游业务中增加了投资,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有巨大的油气储量来证实自身价值,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但是探明储量的减少直接削弱了壳牌的竞争力,也让它在同埃克森美孚和BP的未来竞争中劣势尽显。

  据国外分析师的估算,壳牌调整后的探明油气储量将使其使用期缩短3年,仅10年左右,而两大竞争对手BP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探明储量使用年限则均在13.5年以上。在世界三大石油公司中,壳牌的储量是最少的。

  储量下调后,壳牌的油气储量有机替代率从105%下降到57%,而美孚与BP分别为116%和152%。壳牌的油气开采成本高达7.90美元/桶,而埃克森美孚与BP分别为每桶3.93美元和3.73美元。

  “资源是稀缺的,”朱农飞说,“壳牌将储量下调,受到的影响真的很大。因为勘探油气的业务,投入非常多,同时还伴有巨大的风险,谁能保证钻井打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石油?因此,壳牌将来的寻找和开发成本将上升。”

  而在姜涛看来,“油气储量的减少、成本的增加,对于壳牌的经营来说,都是坏消息。更严重的是,壳牌油气储量不足,让投资者看不到若干年后壳牌长期的业务增长点在哪里。”

  虚报储量丑闻发生后,壳牌的“双头董事会”制度也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质疑。壳牌的业务为两个独立的、分别在荷兰和英国上市的公司所把持,两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董事和遵循的法律。这种复杂性结构,是诱发官僚惰性、造成模糊不清责任界限的温床。同时,这种双重所有权结构使得用股票购买资产变得困难,在1990年代末,当很多竞争对手通过大胆并购壮大自己的上游资产时,壳牌的“双头董事会”使得其在并购的进展中并不顺利,壳牌因此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排名也从世界第一滑落到第三。

  何时走出困境?

  尽管1700万英镑和1.2亿美金的罚金让壳牌与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了和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壳牌可以松一口气了。被道达尔收购的传闻日益热烈之际,壳牌在尼日利亚又面临着一场可能的巨额赔偿。在中国,也传出了中海壳牌将被中海石油收购的传闻。

  “传闻毕竟是传闻,而且以壳牌现在的经营状况,它应该没有什么现金流的问题,还不至于到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步。”姜涛分析道,他和分析师同行普遍认为,“即便是2002年的利润缩水1.08亿美元,从目前来看,由于石油价格的高价位置,它对壳牌整体利润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至于向巴西石油公司出售智利的股份,应该属于公司内部性的结构调整。”

  而被道达尔公司收购的可能性,在姜涛看来,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某种意义上,石油业国有化的迹象也并非不明显。壳牌集团背后,站着的不仅是皇家壳牌和壳牌运输,而是站着荷兰和英国两个国家。”因而,“法国的道达尔即使要收购壳牌,也会遇到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碍。”

  和朱农飞的观点一样,姜涛也认为“要走出困境,壳牌最需要的就是对其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管理进行改革”。

  而壳牌亦似乎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改革的重点,便是饱受批评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壳牌集团是1907年由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与英国的壳牌运输与贸易公司合并而来,双董事会结构使得两家公司的董事会不易达成一致意见,也让投资者无所适从。此次壳牌的能源储备丑闻,在很多机构投资者看来,问题的关键也是由于“公司没有建立传统的董事会结构所致”。

  最新消息显示,壳牌的两家母公司已达成初步协议,拟将两个董事会合而为一,并且公司已聘请了投资银行家,以评估它在荷兰和英国的控股公司合并成一家的可行性。改革的支持者们正努力争取对壳牌进行“彻底”的重组,包括考虑进行全面合并,以作为重建公司信誉的一种途径等。而具体的重组方案,也将在今年11月份正式出台。

  同时,壳牌还在竭力为自己当初的虚报油气储量而进行着补救。8月25日,壳牌向外界宣布,将向北海投资18亿美元,用以支持该地区的石油勘探和生产作业。

  在这18亿美元的投资中,也包括了修建一条从挪威到英国的输油管线——由于去年壳牌低估了挪威境内一块油田的石油探明储量,所以部分投资将流向挪威。

  壳牌并不愿意在危机中坐以待毙。只是,长达百年的双董事会结构、重组中双方的利益再分配,都将成为改革谈判过程中的难点。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对于壳牌而言,也并非易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壳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