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驶入隐忧车道 前景身系中华市场业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10:50 新京报 | ||||||||||||
●高管狂抛股票解读不一 ●今明两年盈利预测大幅调低 ●未了产权纠纷或累及国产宝马出口
●前景身系旗下中华市场业绩 从2004年1月始,在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的股价就一直沿着清晰的下降通道运行,何时走出来,一切尚待观察。本报记者康亚风摄制图/傅天 有关华晨汽车高层管理者集体抛售股票一事在业界所引起的种种猜测已经成为近来业内的主流话题之一。尽管华晨汽车董事长苏强在8月4日于北京约见了记者,但并未就抛股等敏感问题做出任何解释。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解释都来自于华晨汽车的公关部门,而涉及此事的华晨高管至今都未对此事发表任何的声明。 尽管华晨汽车方面人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抛售股票一事并不代表管理层将会出现波动。但从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经营状况两者间的关系来看,华晨高层的具体行为和企业发展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抛股表明更多信心? 在华晨高层集体抛售手中股票之后,业界的普遍看法是,目前的管理层已经对继续经营华晨汽车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失去了信心。但华晨方面对此的回应却完全相反。 华晨方面负责人近日在回答记者对此事的采访时表示,高管抛售股票行为的含义和媒体的猜测恰恰相反,是对企业更有信心的表示。而此前华晨方面的声明是,高管将手中所持股票套现只是个人行为。 该人士告诉记者,判断行为的重要依据是华晨高管将所持股票套现后的用途。他向记者透露,高管套现的所得将用于购买更多的期权股。因此从用途上可以明显看出,这是对企业有更多信心的一种表现,而非所谓的“集体退场”。该人士同时表示,具体的购买行为目前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在进行之中。 最新的套现行为只是华晨中国(1114.HK)总裁苏强最终抛售了其手中的1450万股股份,只占5位高管曾经所持有的总股份的10%. 早在去年的10月,花旗环球以每股2.65港元购买吴小安、洪星、苏强、何涛、杨茂增等5位董事总数1.1364亿股个人股。而那次的套现行为被普遍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反应。因为按照2002年12月辽宁国有全资公司“新华晨”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华晨汽车第一大股东时,对华晨高管所许下的承诺,华晨的高管层应该可以认购总股份9.44%的期权。所以,苏强等人原有的目的是套现以后,购买增持的股票。而目前华晨方面的回应是对此承诺的一种肯定。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华晨当初向苏强等4人承诺认股权其实一直都未兑现。 此前曾有媒体分析说,这次苏强套现和此前吴小安等人的套现行为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华晨汽车的股价自去年10月起发力,一路从2港元左右,上升到2004年1月份最高点的4.5港元左右。而身为公司高管,完全可以在股市最高点套现,此时出手,证明套现乃仓促之举。 华晨方面人士并没有证伪这种说法,只表示这仅仅是媒体自己的猜测,和事实没有任何关系。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减持股票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奇怪,抛售也属法律允许,但管理层全面抛售的情况就比较少。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这种行为通常表明企业的核心人物都对该企业失去信心。但华晨的情况显然并不普通。 “华晨的情况非常复杂,不便做过多评论。”郎咸平说。 挥之不去的业绩阴影 华晨高管抛售股票的心态,外人难知真实。但就今年上半年华晨整体的市场走势和经营状况来看并不乐观。 早在去年年底,华晨的部分经销商就已经陷入销售困境。但由于受到经营合资后宝马的激励,许多在中华轿车项目倾注了巨大本钱的经销商仍在支撑。但事与愿违,国产宝马车下线后的事实证明经销商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在整个宝马的运作过程中,华晨拥有的话语权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当初以重金砸下的渠道令中华的经销商叫苦不迭。 从今年1—7月的产销数据来看,华晨中华累计生产10330辆,同比产量下降49%;销售9195辆,而去年的这一数字为17692辆,下降了48%.其中7月生产、销售均不过千辆,这和某些品牌一个4S店就月出货过千辆相比,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在中华销售陷入困境之时,华晨汽车采取了将中华和金杯两个品牌并网销售的策略。有业内人士认为,华晨此举的目的一是节省成本,另外就是借助金杯这一市场占有率接近30%的强势品牌获得市场转机。 从目前情况来看,并网销售的效果显然不太明显。而另一出现的问题在于整体库存的增加。目前中华的库存为2834辆,而另有媒体称金杯海狮的库存也有10700辆。根据业界估算,这样的库存至少占去了14亿—15亿元的资金。这个数字意味着华晨现金流出现了严重问题。而同时从坊间传来消息,辽宁省基于华晨的资金周转问题,已准备对华晨汽车引入新的股东,而且新股东可能是海外资本。 华晨的效益问题使得各证券研究所调低了有关华晨的赢利预测。 香港京华山一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华晨中国本月底公布的中期业绩,预期将令市场失望,主要是上半年销售业绩不佳所致。该行估计华晨中期纯利将下跌约15%. 香港摩根大通发表的研究报告也大幅调低了华晨中国今明两年盈利预测18%及34%,同时将投资评级由“中性”调低至“减持”。 摩根大通表示,调低盈利预测反映该行调低今明两年轻型汽车销售量5%及11%至7.2万辆及7.0万辆,将2005年中华轿车的销售量调低1.8万辆,今明两年平均售价下跌8.0%,跌幅高于原先预测的5.0%.摩根大通最新预测华晨今明两年盈利分别为9.18亿元及8.44亿元。 宝马项目成为隐忧 去年和宝马合资项目的最后实现令华晨汽车成为行业内受人瞩目的“明星”,随后华晨在香港的股价就呈现一路上扬之势。围绕华晨宝马的经销权,各地的经销商都展开了一场争夺。 但国产宝马的表现却差强人意。随着今年奥迪轿车存货上升、外国进口车竞争加剧以及奔驰中国工厂明年初开始生产,再加之凯迪拉克、天籁等新车的陆续推出,宝马在高档车市场遭到“冷遇”,市场压力有增无减。 尽管华晨宝马高层已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国产宝马绝不会出现降价的情况。但今年上半年几个区域市场中仍传出宝马经销商自行价格促销的消息,说明至少在经销商层面,已经希望通过价格手段来打破市场坚冰。 今年1—7月,国产宝马累计生产5931辆,销售4883辆。基于这一情况,京华山一认为宝马轿车的销售情况已经受到影响,因此将其销售预测调低,将全年销售目标由1.8万部调低至1.5万部。今明两年盈利预测也调低19%及25%. 宝马可能受到的影响还来自海外。由于目前有关华晨产权纠纷的国际官司仍没了结,有业内人士指出,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都将对目前的合资公司产生影响。 一位熟知此案件的人士指出,华晨产权纠纷的判决如果做出对华晨不利的判罚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最主要的就是对正在与华晨合资的宝马集团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如果判决中牵扯到惩罚性赔偿,将会导致目前在沈阳生产的宝马轿车只能在中国销售,一旦出口,将会面临款项被扣的结局。 记者就此询问了华晨宝马公关部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国产宝马的生产和销售都没有遇到任何问题,一切都按计划中的稳步进行。在被问到国产宝马是否有出口计划时,该负责人回答说,目前合资公司的市场着眼点还是国内,在国内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目前没有出口计划。对于华晨宝马可能遇到的不利局面,该负责人的回答是,现在还没有收到有关这方面情况的任何通知,也没有听说过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国内的几位经济法专家。但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出对该话题的回避。认为华晨的事情“太敏感”。 一位知情人猜测,如果华晨高管抛股的出发点并不是套现增持股票期权,而是与之相反的话,产权纠纷所可能产生的结果将是其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原因。 华晨命运系于华晨中华 华晨管理层四大金刚抛售所持股票尽管在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且造成了香港股价的一些波动,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华晨汽车的整体发展不会因为管理层的变动而受到太大影响。而华晨汽车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整个发展计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华晨所遇到的市场困境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体汽车走低的一个连带反应,大多汽车生产企业都遇到了相同的情况。 而有着深厚资本运作背景的华晨近期的一系列举措似乎都在证明上述判断的真实性。就在上月,华晨汽车与印度最大的民族汽车企业塔塔汽车签署了一项谅解备望录,拟将塔塔汽车引进中国生产。同样在不久前,有关华晨和奇瑞联合采购部分原材料的消息也引发了行业内对相关合作模式探讨的一阵热潮。 和国内外自主品牌的一系列合作表明华晨对经营好民族汽车企业的信心。华晨方面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长度为4.6米、代号为M2的新车计划正在加紧进行中,并表示将把民族自主品牌当作一项事业坚持下去。 M2是中华将于2005年上海车展推出的新型中型轿车,由宾尼法利纳负责造型设计,在网上已经有相关的谍照被曝光。据了解,该车由保时捷负责工程设计,华晨的研发人员也参与其中。中华方面曾表示,在2007年之前,中华将推出两个系列,M2和M3. 由于辽宁省已经将汽车产业列为强势产业,并将予以重点发展。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最大股东,辽宁省政府对华晨的中华项目和宝马项目都是非常看重的,所以绝对不会放弃,职业经理人因素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是“换将”,所造成影响有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目前华晨最大的资产,就是华晨与宝马的合作。虽然华晨的现有管理与宝马的关系紧密,但因为宝马项目完全是由宝马方面主导,所以中方人员的变更对宝马在中国的发展不会带来任何损失。对于宝马这样一个着眼于长期的项目而言,目前仅仅是开始,所以选择“短痛”反而不会对华晨的未来走向产生大的影响。 第二就是华晨金杯现在已是该领域内的主流产品,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因此影响范围也有限。 照这样分析,只有华晨中华才是能够影响到未来华晨命运的最主要因素。在上半年国际汽车巨头都纷纷加紧在华布局的情况下,有关自主品牌的声音也随之消沉下去。尽管人们普遍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简单辨证关系来看待抛股事件,但当初衔玉而生的华晨汽车现在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最后结果尚不得而知,能够决定它的除了市场、还有的就是时间。 华晨中国四高管简介 ●吴小安:现年42岁,1993年以来一直担任华晨中国的董事兼执行副总裁,负责华晨中国的整体管理和策略部署。 ●苏强:现年38岁,2002年6月出任华晨中国总裁兼行政总监,自1992年以来一直任华晨中国董事,曾出任华晨中国执行副总裁。 ●洪星:现年41岁,自2002年6月出任华晨中国副董事长,1993年以来一直是华晨中国董事兼执行副总裁。 ●何涛:现年32岁,2002年6月出任华晨中国财务总监,1998年11月以来一直任华晨中国董事兼副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