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后泡沫时代(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21:46 《新远见》 | ||||||||||
区域受损 郭夏:在泡沫经济过程中,北海当地的市民应该算一时的受益者。但当地的资源损失很大。1992年当地政府大搞土地批租,实际上把今后几十年开发的建设用地都批出去了,把今后几十年建设要用的钱都用完了。并且在炒作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效资产
陈耀:2000年国家专门对处置“烂尾楼”给了一些优惠政策。但直到现在,北海怎么还没有解决泡沫灭掉以后的一系列问题? 郭夏:当时十万买的地,几经转手炒到四十万,现在就值十几万,卖了就亏损,只能不卖。不卖的话,新来的人开发要地,就有困难。当年买地的单位都不愿意割肉出局。这就是泡沫经济后遗症的一种表现,形成一个土地交易买卖两难的利益格局。 陈耀:为什么不贴现呢? 郭夏:一卖就亏损,一亏损责任就出来了。 陈耀:有几个办法,托管、收购、收回、置换,如果不开发就收回,甚至中央直接干预。 郭夏:很难。据我所知黄金海岸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完。北海几十年的建设用地都批出去了,几十年地产投资的钱都花完了,积重难返。即使想动手术调整地权,也很难下手。利益格局错综复杂,政府干预也很困难。 陈耀:北海最大的受损是区域形象。泡沫经济灭掉以后,各地投资者心里对北海产生了阴影,这个影响很长远。 郭夏:很多移民也离开了北海,这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陈耀:长期漂泊在外的打工者更多考虑短期的利益,所以移民也会对地方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和破坏性。一些外企也是这种状况。像东莞,靠引进大量的外资发展起来,如何使这些外企 “落地生根”,是近来一直在讨论的根本性问题。地方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培植他们的根植性。比如现在深圳的绿卡。 孙立平:地区发展需要人才,而有了发展的资源就会有人才。东莞外来农民工素质普遍高于本地人素质。我去过东莞,发现那里不是由市民构成的城市,甚至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工业社区,因为打工的人把在当地的需求压到最低。所以,当地除了加工生产,本身构不成链条比较完整的经济生活。地区移民能不能在迁移地区定居下来,能不能构成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段成荣:我有一个普查数据,北海市吸收从其它地方来的人口一共才19万,在整个广西只占百分之五点几,远远低于南宁,甚至远远低于柳州、梧州。没有经济基础,人口和迁移的问题无从谈起。北海市给很多外来人口的印象是,它把几十年以后的钱都用完了,下面几十年可能很难发展起来。北海要加快经济发展,恢复区域形象,制度上尽可能给外来人提供更好的优惠条件。但是,固化外来人口,形成当地人口,需要整套社会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