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酒业 > 正文
 
三大啤酒厂东莞圈地 产能过剩隐忧凸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5日 16:37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翼

  刚刚过去的8月,一股新建啤酒厂的“风潮”在广东东莞以强强对搏的方式“硬着陆”。

  8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雪花)宣布,投资6.8亿元在东莞建新啤酒厂,设计产能30万吨,11月动工。几乎与此同步,珠江啤酒对外宣称,产能20万吨的生产基地将于10月在东莞常平正式动工。就在此前的5月末,珠啤的竞争对手深圳金威啤酒已在东莞松山湖签署投资意向,斥资8亿元建设产能40万吨、前期产能20万吨的生产基地。

  三大啤酒厂同时发力,这一轮“建设潮”因何勃兴又将去向何方?个体行为会否演化为集体跟风?如果将内外资的连环并购视为啤酒行业的积极整合,那么“东莞登陆战”将在市场层面传递怎样的微妙信息?

  并购 玩不转华南市场

  并购37个啤酒厂后,华润雪花自我叫停,异地建厂成为新的选择。

  华润雪花财务总监张书中是历次并购的“操盘手”,此番东莞建厂的重任自然也由他来“担纲”。

  “广东一定要去,不惜一切代价”。为打破华南僵局,近年来,张书中往返华南10多次,始终不肯轻易放弃任何一个适宜的并购对象。

  继续上演资本运营的“帽子戏法”,终结全国布局,此乃华润雪花本意,不承想这一回在华南竟然不灵光了。屡试不爽的并购技法为何没能进行到底?张书中的回答很干脆,“没有可能了,没有合适的并购对象。在华南市场,吃掉任何一家上规模的啤酒厂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华润并不甘心做小股东。”其实早在2000年,张书中曾出面和深圳金威啤酒“谈合作”,无果而终。2004年初,荷兰喜力入股金威,彻底断送了华润雪花的“好梦”。而世界最大的啤酒商比利时英特布鲁入主珠江啤酒,则让躁动不已的华润雪花空余一声叹息。

  2003年年中以来,雪花啤酒在东莞及深圳进行了小规模试探性销售。从沈阳到东莞,长途海运摊薄了原本就收窄的利润空间,加之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的强势挤压,华润雪花占不到丝毫便宜。

  东莞建厂,华润雪花是被逼出来的。

  据张书中回忆,“4年前我曾提议在汕头建啤酒厂,在规模设计上内部产生了分歧,动议被搁置。”不曾想,深圳金威倒是不含糊,2003年7月把4亿元投向了汕头,圈地建厂。今年5月,华润雪花忙于并购安徽龙津,深圳金威率先投资东莞,珠江啤酒随即跟进。眼瞅着苦心谋划的华南布局被人搅乱,华润雪花急了。要么建新厂,要么黯然败退,华润雪花别无选择。

  不求强只求大啤酒业“新思维”

  “广东啤酒市场诸侯混战多年,长期缠斗,谁也占不到大便宜,华润雪花落户东莞不为搅局、只为赚钱。”张书中坦言。

  为什么是东莞?

  “华润万家在华南强大的超市网络,将完善华润雪花的分销体系并增强其营销的有效性。扩张,关键是看‘地图’,地理位置永远是第一位的。”华润雪花董事总经理王群的说法让我们得以看清东莞的价值。

  地理位置显要,东莞是进入珠三角腹地的重要阵地,且东莞目前尚无一家啤酒厂。广东省啤酒销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0%,东莞是广东啤酒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年消费啤酒高达30万吨,并以15%的速度增长。东莞流动人口高达600万,保守估计,这意味着接近50万吨的啤酒消费潜能。

  得东莞者得华南。东莞市场的抢夺,还只是一个断面。8月26日,北京啤酒宣布其一期投资3.49亿元的新厂在北京怀柔全线投产。北京啤酒杀到了家门口,燕京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一如平素、安然处之,对外投资的力度没有消停,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丁广学向本报记者证实,刚刚在湖北仙桃投资1.5亿元建设8万~10万吨产能的生产基地。

  北京虎杰投资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据此指出,“但凡市场容量大的地区,比如四川、上海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啤酒厂。但异地建厂不大会成为潮流,那是国内大牌啤酒企业的个别行为。”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啤酒业的游戏规则已被改写,即由并购转为异地建新厂。这种战略上的转轨,与第二轮外资的汹涌卷入相伴而生。近年以来,国内啤酒业一直处于行业整合状态:提高集中度、降低竞争强度、转变竞争方式。但现在来看,因为外资裹挟巨量资金进入,大有拖慢国内啤酒业整合进程之嫌疑。英特布鲁收购温州金狮50%股权,美国AB公司60亿元争得哈啤,都极大地扬升了国内啤酒厂家的“身价”,使得待价而沽成为一种时尚。当并购成本远高于建厂成本,所有谋求跨域扩张的啤酒企业有了并购之外新的路径:建新厂。

  建新厂是否激化国内啤酒业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告诉记者,“国内啤酒业整体而言是稳步发展,每年的增幅保持在5%、6%左右。不能简单地说过剩,因为我国啤酒人均消费距国际平均消费水平差距相当大。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为支撑建新厂也是一种优胜劣汰,否则就是典型的重复建设。”

  “出局的少了,加入的多了。”王群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啤酒业产能本就过剩,供大于求,如今又制造出了新的重复建设。”既如此,华润雪花为何甘冒“重复建设”的风险注资东莞?王群的回答耐人寻味,“整体上来说产能绝对过剩,但华润雪花的产能非但不过剩且还不能满足市场,所以必须进军东莞。”企业界人士多附和王群,为自己的建厂行为开脱。

  张寅分析认为,“啤酒业已经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评论其他行业的语言、概念和观念来审视。异地建厂是不是重复建设?数量上或许是,设备、效率方面就难说了,而是一种覆盖,先进覆盖落后,是产品升级。”

  重复建设也好,产品升级也罢,都包藏着啤酒企业的“私心”----跑马圈地、做大规模。不求强,只求大,正成为国内啤酒企业集体欢唱的主旋律。

  “大而不强没关系,至少可以卖个好价钱”,这就是部分啤酒企业的“新思维”。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