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不是为平抑油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 10:53 经济参考报 | |||||||||
记者 文婧 本报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正在紧锣密鼓筹划建立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并不为平抑油价而建,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石油短缺和能源危机。
“首先,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成本巨大,由于短期供需不平衡或期货市场炒作的油价上涨完全可以由市场来自动调节,石油储备用来平抑油价显然得不偿失。”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表示,作为国家“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开始依托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进行战略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工作,目前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址工作即将完成,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工作也在进行中,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建成之后,还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护,是政府不小的负担。而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资源比较丰富,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涨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世界经济复苏对石油等基础能源的供给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排除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在期货市场的炒作。前者将通过市场调节使得供需平衡,后者的影响将随着油市基本面的逐渐平稳而有所减弱,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由于战争、能源危机等因素造成的价格上涨,市场完全能对短期内油价情况作出反应并平抑油价。 “其次,就算用石油储备平抑油价,效果也并不会明显。”据发改委能源所专家介绍,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30%至40%,就算动用本国的石油储备也不会对世界油价造成太大影响;从国内市场来看,以备不时之需的战略石油储备存量并不足以抵消稍长时间的油价波动。据悉,国际能源组织对其成员国要求的石油储备期限为90天,但专家表示,以此次油价上涨为例,从2003年开始已经持续了20多个月,动用90天的石油储备弥补20多个月的上涨的影响,显然不会得到明显的效果。 “按美、德、日等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先行一步国家的经验来说,石油储备轻易不被动用已成定论。”高世宪表示,美、德、日、法四国对于储备目标和规模也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在政府储备方面,美、日、德的储备量分别是10亿桶、3.15亿桶、5350万桶。加上民间储备,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1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尽管美国克林顿政府曾经动用石油储备调控世界油市和平抑油价,但如今的布什政府在9.11恐怖袭击后立刻调整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目标是2005年达到7亿桶,即现在储备能力的极限,并表示不会为平抑油价而动用储备,除非石油供应发生严重中断。”他指出,中国石油储备的目的应更多放在战争或其他突发状况导致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向中国禁运或者停止运输,或者海路运输被切断的应对状况上。 “战略石油储备就和原子弹一样,有威慑作用。”众多专家表示,虽然石油储备体系不为平抑油价而建,但是一套较为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将避免潜在的供油中断、以及针对性的大幅油价波动。据悉,由于日本拥有一套不断完善了30余年的石油储备系统和能够供应全国用油半年之久的充分石油储备量,在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打响之后,日本上下对石油供应问题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担忧,石油制品的价格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