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电力 > 正文
 
我国输变电行业全面整合帷幕拉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9:1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唐福勇 张征

  8月30日,记者赶到沈阳时,沈阳已经处处飘荡着“第三届中国制造业博览会”的横幅,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中国制造业的各种重型装备在各自的展台里展示着各自的风采,其中,大型变压器也高高耸立在展区里,格外显眼。记者了解到,此前这类变压器只能在有“原中国变压器之父”称号的沈阳变压器厂生产,而今其标识却是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厂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因为在2003年12月,原沈阳变压器厂被只有16年创业史的新疆特变电工重组并购了。新疆特变电工由此成为全国输变电行业的龙头老大,也从而完成了其遍布中国的“西北-西南-华南-华北-华东-东北”遥相呼应的产业格局。

  记者在制博会制博论坛开始前一天就中国当前输变电行业竞争与合作的形势,国内输变电行业存在的优劣势以及如何借振兴东北的春风进一步强化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专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新疆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

  输变电行业存在“六有六缺”

  中国经济时报:有人士认为我国输变电行业目前仍呈现“有规模、缺实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及“有出口、缺档次”的“六有六缺”状态。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输变电现状呢?

  张新: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输变电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应该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规模大体排世界前列,不少产品的总产量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薄弱。

  输变电产品制造业属国家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从这一方面来看,没有先进的变压器装备制造技术,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就意味着没有掌握国民经济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动力,就无法把握国民经济的命脉。

  从当前来看,我国超高压超大容量输电、直流输电成套设备、超临界火力机组成套设备、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成套设备等先进技术装备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和产品基本依赖进口,我认为“六有六缺”状态在输变电行业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经济时报: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您认为是什么呢?

  张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基础研究薄弱,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的投入不足,输变电产品制造业的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很少,忙于应付消化和吸收引进的技术,缺乏二次开发能力,陷入重复引进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是我们无法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尖端的成果,也就是说像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家,“花钱是根本买不来现代化的”。

  未来五年内将是输变电业整合加剧,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输变电业是否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

  张新:从全国来看,电力冶金、石化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时期,带动了整个输变电产品制造企业的繁荣,输变电产品市场进入了供求两旺的高速发展新时期。但遗憾的是,这种高速发展带来的只是企业数量的剧增。以变压器行业为例,1995年前全国的变压器企业只有100多家,而到2003年底已经发展到1000多家。而这上千家企业当中,具备与世界变压器行业巨头ABB、西门子、阿尔斯通、伊林、东芝等跨国企业产品,特别是在高端变压器产品市场竞争的,也不过只有特变电工的沈变、衡变公司、西变和保变等不足五家企业,其余众多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产品制造领域,这一领域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主要以价格战为手段进行市场竞争,致使国内绝大多数变压器制造企业微利,甚至出现了亏损。

  从目前来看,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对特变电工来说是一个大好时机,作为输变电行业最大的企业,特变电工将充分整合变压器、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团。

  中国经济时报: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目前输变电行业无序的竞争状况?

  张新:无序的恶性市场竞争不仅在变压器行业中存在,在电线电缆、开关、二次控制等输变电产品制造行业同样存在。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不但阻碍着我国整个输变电优势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形成和提升,而且影响到在单机产品制造上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在成套项目工程以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高端市场开拓,进一步拉大了我国输变电产业与世界一流输变电制造企业之间的差距,严重影响到我国输变电产业整体健康发展,因而输变电行业“势力的再组合、市场的再划分、利益的再分配”已势在必行。从国外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输变电产业发展经验看,我们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将是行业整合加剧,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的一个关键时期。输变电行业全面整合的帷幕可以说从原国内最大变压器厂“沈变”被重组并购已经拉开了。

  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赢得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既然输变电行业全面整合的帷幕已经拉开,那您面对的竞争压力会更大,合作可能也会更多,您如何看待和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呢?

  张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是强者经济。竞争创造合作,合作孕育竞争。

  在我看来,竞争者更是领跑者。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的输变电市场早在加入WTO之前,就已经完全开放了。中国输变电产业的优势企业应当是在这种开放式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开放式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创新发展;竞争的环境和氛围是整个行业主动缩小与跨国企业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与巨人同行是企业成为巨人的途径。当初ABB、西门子等输变电行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我们也曾担心强大的竞争对手会使中国本土化的企业遭遇灭顶之灾。但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输变电行业非但没有全军覆灭,而且得到了茁壮成长,竞争的过程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本土化企业。可见树立健康、良好的心态是企业面对竞争的关键。

  同时,从特变电工本身来看,ABB刚刚进入中国之时,我们特变电工还是一个区域性的街道小厂。总资产不足15.8万元,负债高达73万元。在远离市场中心、人才中心的新疆,从事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输变电制造业,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创业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最大的压力就是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也恰恰是竞争教会了我们向竞争对手虚心学习,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努力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得以生存发展。

  可以说,特变电工的成长过程,就是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赢得发展的过程。1996年前由于区域企业的特点,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在新疆,我们从新疆优秀企业那里学习技术和管理,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使特变电工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并逐步成为新疆机电行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出区域性的小市场,走向全国大市场。为此,我们选择了上市之路。1997年作为变压器行业首家成功在沪市上市的公司,我们将1.49亿融资全部投入到对行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和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当中。同时,把向国内同行业优秀企业学习,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参与市场竞争作为我们的目标。仅用两年时间,就已进入了全国三十余个省市的电网建设中。

  特变电工的几步棋

  中国经济时报:那特变电工这十六年里是如何从竞争中抓住机遇,从而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输变电产品制造企业的?

  张新:正是因为竞争中孕育着合作的机会,我们才能有此快速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靠自身单纯的扩张是不可能迅速实现做大做强的。为此,本着双赢的思想,依托企业当时的实力,我们开始寻求与国内行业优秀企业重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避免了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之路。

  为了解决“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1998年我们在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基地——西南工业重镇德阳,重组了当时的德阳电缆厂,为满足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工程项目的需要,投资3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西南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和出口企业。为了扩大出口,1999年我们在天津港重组了天津干式变压器厂,使之成为我国干式变压器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公司正投入近亿元对其实施干式变压器技术改造,意在建设中国最大最强的干式变压器制造基地,全面服务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道电气化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随着公司的产品全面进入华南地区市场,2000年我们赢得了与当时在国内变压器行业经济实力排名第四位的变压器制造企业——湖南衡阳变压器厂的兼并重组机会。重组后,公司立即投入近5亿元对其实施了包括百万千伏安、百万伏制造能力的技术改造,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乌克兰的技术,2001年自行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万千伏安、500千伏的自耦变压器产品,并使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到欧洲,这在此前是没有的。同时,该企业研制的国内首台750千伏电抗器,使用在青海到兰州国内首条750千伏超高压试验线路当中,产品的研制成功不但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超高压产品国产化的进程。

  目前,衡变公司已成为湖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2002年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企业的发展让特变电工有了面对国外大型企业竞争挑战与压力的自信和实力?

  张新:一点也不错,正是由于对衡变公司的成功重组及重组后企业的健康发展,促使公司进入了较高的竞争层次。从2001年起,沈、西、保以及ABB、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跨国企业成为我们在市场上竞争的主要对手。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在不断发展壮大,为特变电工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我们先后与国内变压器、线缆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沈阳变压器厂、山东鲁能电线电缆厂实现了强强联合。使特变电工一跃成为变压器全球产能最大的企业之一,其高压电线电缆国内产值位居第一。通过对这两个重组企业实施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人才战略,目前沈变公司的超高压重大变压器制造基地一期技改,以及鲁缆公司的500kV超高压交联技术改造已全面完成,特变电工具备了当代世界输变电领域第一流的制造环境及由国内外院士、行业学科带头人、职业经理人、技艺精湛的技师组成的行业一流的员工队伍,确保了今天的特变电工在国内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ABB、西门子等这些输变电巨头平等的竞争格局形成,创造了今天特变电工与西门子之间互相尊重,并在技术、市场等领域建立起全面合作,以“双赢为基础”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特变电工发展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竞争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强大动力;竞争使我们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竞争使我们通过持续的机制、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不断缩小了与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竞争是我们赢得互惠、共赢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竞争也使我们深刻领悟到要与强者合作,就必须在竞争中战胜强者,自己成为强者是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重组、大联合背景来看,竞争与合作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永恒主题。如何与全球企业建立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未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成败所在。这就要求中国输变电企业要树立起全球化的视野,对内通过深入创新培育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造就与优势企业竞合发展的内部条件;对外选择好战略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起健康、向上的竞合关系。

  特变电工的四条建议

  中国经济时报: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来看,凡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的重大装备制造业总是会得到本国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您认为我国应当从中借鉴哪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支持本国输变电产业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

  张新:一要积极利用政策性的引导,鼓励输变电制造业龙头企业集团在加快行业重组和整合的同时,积极加快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以资本为纽带,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和系统集成能力。

  从现实来看,中国输变电制造业此前20多年来已成长起来一批在单一产品研制领域较具竞争力的企业。但仅有单一的产品技术是无法在世界输变电产品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国家应当在税收等方面出台积极的政策引导,调动国内优势企业进一步参与联合、重组的积极性,特别是应当加大这一领域优势企业强强联合的引导工作,使我国输变电制造产业整体规模实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输变电产品上下游优势企业之间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合理延伸输变电企业的产业链条,应鼓励优秀一、二次输变电设备厂商、设备制造厂商与优秀的设计研究院、工程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工作,以此尽快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和系统集成能力。

  二要坚决执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既定方针。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给予国内输变电产品制造业龙头企业更多参与国内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机会。

  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输变电企业尽快掌握世界一流研发技术的便捷渠道。为此,今后在核心技术引进领域,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捆绑招标,跨国企业提供的核心技术,必须实施本土化的生产,给中国输变电行业优势企业更多地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机会,以此来学习和掌握国外的核心技术;利用重点工程加快核心技术本土化二次开发,以形成我国输变电制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研发能力。以此降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本,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并通过本国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引领国内行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这是振兴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呼吁国家能够尽快出台并实行鼓励使用国内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的政策,以便引导全社会能够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尽可能多的选用本土优势企业的产品,扶持本土优势企业的发展。

  三是积极的国家政策引导,促进产贸结合,积极培育本国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的输变电制造企业全面进入国际成套工程项目总承包领域,增强我国在重点工程中的竞争实力。

  纵观ABB、西门子等世界输变电领域的巨头,无一不是以强大输变电核心产品制造能力为基础,与国际工程贸易相结合,走品牌化,成套项目、系统集成、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发展之路。而我们国家之所以目前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的尴尬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国际成套工程总承包领域缺乏竞争能力,究其实质,是由于有核心制造能力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国际网络和国际化人才,而有国际化网络和人才的国家大型外贸公司,又无核心制造能力的支撑。

  因此,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可操作、指导性政策,打破行业重组壁垒,鼓励重大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对国有大型外贸公司进行重组、并购,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制造企业与外贸公司强强联合,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制订并实行有利于国内输变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积极引导在行业优势企业中,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开放式的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网络。

  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是输变电产品制造业领先的基础,而原创技术的形成依赖于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目前由于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足,再加上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致使企业的利润水平在不断下滑,使整个行业对基础研发领域基本没有投入,成为我国输变电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建议国家能够出台积极的技术引导政策,加大对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鼓励和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给予科技研发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发工作的投入。同时,通过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的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活动,使产、学、研、用四者有机结合,科研院所把研究基地建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使用部门对于研制创新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并积极的密切配合,以开放的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网络,共同推进整体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附:特变电工几次关键性扩张步伐

  1998年,上市刚刚一年的特变电工落子四川,设立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三峡、二滩等超级水电项目进入西南;

  1999年,出手重组天津变压器厂干变分厂,成立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打通东出渤海的大通道;

  2000年11月,“华中发动机”终告启动,特变电工成功重组变压器行业排名第四的湖南衡阳现代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得以实现生产中心向原料中心与市场中心的靠近;

  2003年7月,特变电工与山东鲁能泰山组建中国最大的电缆生产基地,其中特变电工出资2.7亿元持股75%;

  2003年12月,特变电工借东北振兴良机,重组有着“中国变压器之父”之称的沈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完成其产业布局的东北一子,并完成其整个全国产业布局格局。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