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银行业 > 正文
 
非信贷资产黑洞重重 银监会检查隔靴搔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 12:37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筱

  一场针对非信贷资产和大额贷款的检查正在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全面铺开,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去年挂牌伊始就对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非信贷类资产进行检查之后,又在城市商业银行中采取的一次摸底排查。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非信贷资产成为资金垃圾筐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秦池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非信贷类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长期缺乏监管,已经成为问题滋生、逃避监管的金融‘黑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问题的确触目惊心。

  由于近年来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银行为维护债权进行起诉时垫付的大量诉讼费,违规自办经济实体、为企业在其他银行贷款担保而承担的连带赔偿垫款等都进入非信贷资产“筐”;另外,被投资企业或被持股企业亏损严重,已停止经营活动,即使采取破产清算等法律手段,银行资产或权益事实上也会形成损失的部分;银行自办实体营业执照被吊(注)销,但由于出资不到位、避免债务纠纷等原因未予清算,但需由银行承担相应损失的;银行自办实体或投资企业通过拍卖、出售、协议转让等形式处置后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等等,也都成为非信贷资产的重要来源。

  除此之外,一些银行非信贷资产变成银行实际的小金库:一些被抵押回来的实物,如房产、原材料等,已经不计入信贷资产,处于监管空地,慢慢从管理中游离出来,通过借用、挪用、私分等等方式,辗转成为私人财产;一些过去垫付、拆借的款项,无人催收,变为应收款项,逐渐转为无法收回的灰色资产;在这些银行资产“由白转灰”过程中,非信贷资产已经成为一条便利通道。

  信贷管理的会计有严格的账目管理,会计科目非常详细。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会计财务处理中的差异,将某些银行拥有的企业债券放入应收账款。由于应收账款属于过渡性科目,除了单位自身可以详查,没有外部具体管理标准,极其容易造成贪污、私分、挪用种种腐败行为。一些银行的应收账款科目常常可以隐蔽几十个亿的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东北某支行行长告诉记者,在他的随机调查中,当地两家商业的非信贷资产损失率已经高达60%左右。

  而在今年宏观调控下,一些银行过去重要的贷款流出领域受到限制,通过非信贷类资产投资比例却暗中逐级上升,其中隐藏的风险开始放大。需要强调的是,非信贷资产与信贷资产直接相关,如抵押资产、待清理拆放同业款其实就等于为信贷资产承担了风险,一些银行可以在会计科目上调整,掩盖了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短期内问题难以显现,但其中风险不容小觑。

  历史包袱沉重 清理困难重重

  据了解,2002年以来,工商银行非信贷生息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一直接近30%,成为仅次于信贷资产的第二大主要资产。一些中小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已经和信贷资产平分天下。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非信贷资产运作收入已成为各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但由于非信贷资产相对的死滞性和内容的的庞杂,各个银行界定范围、管理的标准都不一样,管理中的问题逐渐增多。

  某城市商业银行人士说:此次在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进行的非信贷资产和大额贷款检查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全面掌握城商行非信贷类资产的总体情况和风险状况。但有专家表示,城市商业银行有很多城市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这些历史原因和政策性问题造成的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占比在50%以上,清收难度很大。这些历史积重如果全由城商行自行消化,可能性很小。

  有专家认为,清理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个系统工程,其处置进程与基层行经营状况、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等息息相关,在银行体制没有转变之前,这种例行的检查对于非信贷资产管理而言是隔靴搔痒,作用有限。

  资 料

  非信贷资产:银行资产中,除了信贷资产外,就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可分为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指有风险或风险程度较高的非信贷资产,基本分类包括存放同业款、拆放同业、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及投资、买入返售证券、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其他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等11项,每项内容里又包括多个细项。?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监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