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采购政策亟待改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11:53 新京报 | |||||||||
8月13日,重庆暂停了第六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只等当地政府改进招标工作后再进行。据悉,自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施5年来,这是国内首次对这项工作“叫停”。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对整顿招标工作风气、规范药品购销市场是一件“好事”。 记者了解到,除了重庆市第一个“叫停”外,国内其他省市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仍在井然有序地进行。8月25日开始的北京第二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历时4个多月。
大药企12万元换“入网” “重庆市暂缓推行药品招标虽是地方政府行为,却对其他地方有借鉴意义。”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集中招标采购已经衍生出了另一层腐败,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 今年4月中旬,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13家协会负责人,联名上书国务院主管领导,要求终止已经实施5年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随后,国务院纠风办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意见。 不过,时至今日,“上书国务院的13家协会没有接到国家主管部门的相关书面答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康泓告诉记者,国家对这项工作的整顿和改进仍在调研之中。 王锦霞称,由于有关部门对此事尚无明确处理意见,这些由政府指定的中介机构目前更是“变本加厉”。 “北京市中介机构要求投标药企必须入网,中小企业须交3万元入网费,大企业入网费用竟高达12万元。”王锦霞告诉记者,北京市医药行业协会目前会员企业有800多家,若全部投标,中介机构光入网费一项就可进账2400多万元。 据称,前两天甘肃某药批负责人向王诉苦说,现在甘肃药企每投标1个品种须向中介机构交200元费用,5000个品种的费用就达100万元。 据王锦霞介绍,华北制药平均每年花在招标上的费用约为2000万元,而山东新华制药光是市场部一个部门,仅标书费(15万元)、特快专递(9万元)、差旅费(25万元)3项,每个月就要花销近50万元。 药品招标无法抑制药价虚高 药品招标引发药企经营成本空前激增,而中介机构大获其利。据京城某中介机构一内部人士向北京市医药行业协会反映,为了能保住“指定竞价平台”的席位,该中介机构每年都要从招标收益中拨出很大一块用于方方面面的“公关”。不过,专业人士指出,药品招标采购最大的赢家还是拥有药品选择权的医院。 “企业药品中标后,与医院签订的购销合同并没有具体限定采购量。”王锦霞指出,许多医院对低价的中标药品只销一点点,就不再进货,依然卖价格更高的新特药,所以药价虚高的弊端没有得到制止。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3年我国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增长4元,这意味着去年医院在药费这一块的收入超过50亿元。 医院对药品招标工作也很不“感冒”。“现在医院药库人员工作量至少比以前增加2-3倍,要提供大量报表,和很多企业签协议。”北京石景山一家医院药库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称,招标后,医院选择余地很大,一些药价“其实比不招还高”。 本报记者 李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