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直面欧盟“雷区”电气产品觅得商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12:23 解放日报 | |||||||||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其南端落脚点———慈溪正期盼它早日建成,好缩短与上海的距离,让产品更快、更多地运往世界各地。可最近,慈溪人却有一种离世界渐行渐远的感觉,刚刚试运行的“欧盟两指令”犹如两道闸门,正慢慢挡住慈溪出海的步伐。这就是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
WEEE要求生产商在2005年8月13日以后,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的电气和电子产品。ROHS指令则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两指令涉及的产品包括10大类、近20万种。目前我国电子电气产品有1/4出口到欧盟,受两指令影响的将超过百亿美元。慈溪的家电出口在全国县级市排名第二、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面对“欧盟两指令”无疑是两片压顶的阴云。 影响:从十亿到百亿 最近,一本厚厚的蓝皮书时常被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强带在身边,一有空就拿出来翻看。这本书是他前些日子花30万元把产品送到瑞典所做的6种有害物质的检测报告。据称有17处超标,“踏线”的还有8处。如要把这些全部改进到位,生产成本要起码增加3%。为此每年要多花1500万元。 去年慈溪家电产品出口额达6.8亿美元,今年有望达到10亿美元。但按新的产品标准,不用到2006年7月,这10亿美元就可能化为乌有。而慈溪仅是缩影,目前我国家电产品有1/4出口到欧盟,约有百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将可能被其拒之门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生产成本的提高,利润更加微薄,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中国电子电气企业压制在贴牌生产的阶段;还得向欧美发达国家购买新的生产线并“关系到整个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的问题。” 应对:慈溪未雨绸缪 慈溪几家大企业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宏一公司前不久花60万元从德国购置的两台测试仪,专门用来检测6种有害物质。以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抽查,而每次抽查的费用都在30万元左右。为了积极寻找环保替代材料,该公司还准备每年新增技改投入3000万元。慈溪惠康集团则针对欧盟两指令,制订了企业新的管理标准,对每一个零部件严格把关。今年将投入200万美元,通过自建售后服务点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整套回收体系。在生产时多采用可拆卸材料,提高废品“回用率”,以降低回收成本。 双刃剑:挑战加机遇 沈国强不同意两个指令是“技术壁垒”的说法。他说,提倡环保是必然的趋势,两个指令并不只针对中国企业,而是面向全世界的。虽然说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给企业带来挑战,但这也正是一次“洗牌”的好时机,讲究环保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反之就会被淘汰。 慈溪惠康集团总裁陈越鹏觉得两指令是“赶鸭子上架”,迫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采用新材料,开发新型环保产品,这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种动力。他说:“有时老外逼一逼也有好处。” 聪明的慈溪人已“嗅”出了压力下的商机。 本报记者 杨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