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下的中国房地产业 降温求长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18:26 新华网 | |||||||||
新华网海口8月9日电 (记者 王英诚 赵叶苹) 虽然对中国是否存在“房产热”还有不同看法,但在业界颇有影响的房地产商们仍对宏观调控给予充分肯定。“中央政府实行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给房地产业‘降温’,更为了让这个产业保持长远的发展势头。”王石、潘石屹等多位中国房地产业的“龙头”,在9日于海南博鳌闭幕的 “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表达了如上共识。在这个中国目前最具权威性的房地产专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认为,由于中国还存在很大的住房需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不会给中国房地产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损害。他分析说,宏观调控虽然可能给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和产品销售造成一些影响,但全国房地产价格“虚高”的情况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在调整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最终实现整个行业水平的集中提升。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针对出现过热迹象的房地产业采取了严格的金融和土地政策,以避免房地产业重蹈十年前“泡沫经济”的覆辙,并让城乡普通百姓买得起房子。 建设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空置、积压一年以上的商品住宅面积达到1.2亿平方米,“泡沫经济”已经初现端倪。 今年一季度,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了7.7%,其中有9个城市涨幅超过10%。二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0.4%,其中有8个城市涨幅超过10%。房价的过快增长,已经超过许多中国城市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首创置地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中国和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土地、信贷、出让金、材料价格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提高房地产业准入门槛和实力要求的做法,将有效地挤除房地产业中蕴藏的“泡沫”。 宏观调控之下,中国一部分小型房地产企业面临“崩盘”危险。但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认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使房地产开发市场上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都取得了一样的竞争机会,这将使中国的房地产业更加市场化。对此,大多数房地产商是拥护和支持的。 潘石屹还对这样一种“流行看法”进行了抨击:即在宏观调控中,大企业会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躲过风险,小企业不想办法就没有出路。他认为,这种说法有些以偏概全,公司运作正常与否跟规模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宏观调控只会给真正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的企业提供机会,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就有可能逃不过这一“劫”。国土资源部第71号令规定,在今年8月31日之前,各省市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8.31大限”会导致房地产商们“崩盘”吗? 潘石屹认为,中国房地产业正在经历的是房地产业市场化的必经途径和环节,不应过分夸大所谓“8.31大限”效应。他说,实现市场化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平等交易环境,而土地作为国家资产,只有公开交易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宏观调控既对居民购房有利,更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香港著名经济节目评论员施永青也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收紧资金(银行贷款)和土地供应两根“线”的宏观调控方式,使过快的房地产投资和快速上涨的大中城市房价得到遏制,而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将会迅速成长起来,这对让普通百姓住上价廉物美的好房子,防止出现新一轮“泡沫”经济将是富有成效的。 专家们在“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还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下半年将会出现三个发展趋势:房地产业投资增速过快的势头将明显“降温”;在巨大的住房需求推动下,房地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房价上升较快的势头会受到遏制,逐渐趋于平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