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石油试水上海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08: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何清 上海报道 马来西亚石油公司(以下简称马石油)高层日前表示,马石油有意联合一家中国公司在上海实施液化天然气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包括一座每年进口3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一个总装机24
有知情者透露,马石油的中国合作方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 早在1991年,马石油就已进入中国。它曾联手另一跨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德士古在渤海湾的两个区域以合资的形式进行石油开采。 然而,此后马石油放慢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尤其在下游市场开发方面,马石油一直鲜见动作,成为中国市场的“后来者”。 今年5月,马石油成立了其在华子公司——马来西亚石油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专事中国特别是华南市场的拓展;而近期,马石油又决意挺进华东,这次它祭出的杀手锏是LNG。 近两年,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城市天然气应用,华南的广东、福建早在2002年以前就已决定上马LNG项目,并获得了发改委的许可,相关工作业已全面展开。华东地区能源匮乏,供需缺口巨大,其LNG接收站项目成为全球各大能源供应商争夺的焦点。此次上海LNG接收站争夺战就吸引了壳牌、马石油等国际大公司。 马石油之所以能够胜出,有长期关注马石油的人士认为,马来西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居世界第27位和第13位。2003财政年度,马来西亚共出口石油1.14亿桶1550万吨,其中12%186万吨“流”向中国。但作为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马来西亚的液化天然气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2003财政年度,马来西亚共出口液化天然气1520万吨,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在这三个东亚市场中,来自马石油的液化天然气占据当地市场份额分别达25%、21%和49%。此外马来西亚还拥有庞大的专业运输船队,并且已经与中国石油企业开展了长期合作,这使马石油在竞标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时占据了优势。 对于此次上海LNG接收站项目的详情,马石油与上海市均以尚处敏感期为由拒绝透露。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LNG接收站项目需由地方政府与国内石油公司联合立项,经报国家发改委审核同意后即可上马;国外公司可以通过资金、技术、资源等多种方式与中方合资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到项目中。 在今年6月以前,我国各地LNG项目均由中海油独家负责组织资源、选择建站地址及相关的建设工作,地方政府多是只负责当地终端市场开发。目前中海油已自南向北拥有了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LNG项目,相关工作业已展开。 一位不具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项目建成后,除满足当地日常用气外,LNG资源将主要用来发电。” 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能源需求量巨大。然而本地资源匮乏,长期以来能源需求一直依靠外地输入,这已成为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如何保障能源供给,特别是电力供应一直都令我们头疼。虽有周边兄弟省份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但用电高峰来临时我们还是捉襟见肘。现在看来,上海还是要掌握一定发电能力,以充分保障本地需求。”一位上海发改委人士说。 他认为,受环保的影响,煤电在上海已无发展空间,油价高涨又使得燃油发电变得不可能,天然气价格较原油便宜,还很环保,上海大力发展燃气电厂正当其时。 然而,燃气发电需要得到气源在量和价格上的保证,因此上海一直力图实现多气源,“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西气东输、海气上岸等项目竣工后,仍很重视LNG接收站项目的原因。” 在选择LNG项目承建商上,上海市政府经过多方比较,认为中海油不但有多个项目的运作经验和资源量上的保证,“更重要的是中海油拥有自广东到浙江几省的连绵不断的LNG管网,必要时可以实现资源互供,这是其他开发商所不具备的。” 据悉,7月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亲赴上海,与上海市相关领导协商LNG项目的相关事宜,并已签订意向书。 事实上,基于国内能源供应的实际情况,中海油正在率领旗下分支机构,深入东南,提供能源供应方案。 按照广东LNG项目公开资料,中海油在该项目中占有33%的权益。它在这个项目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要保证东南沿海的LNG供应,另一方面,又是LNG资源的总采购商。 中海油已通过收购的方式,掌握了澳大利亚一些天然气项目的权益,并与马石油结成战略同盟。这样做不但可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更使中海油与国际主要LNG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了LNG单位价格尽可能低。 “中海油的采购价格比日本——目前世界主要LNG消费国——价格还低,较西气东输的价格低几十个百分点。”中海油前副总经理唐振华透露。唐主持了中海油开发的多个天然气项目。 有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中海油一直试图将中国沿海的LNG市场全部占领,并使各地管网互联互通,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