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储大战”黑幕重重 银行再现恶性竞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09:03 北京青年报 | |||||||||
职员的吸储业绩与高额的活动经费、工资、奖金、职务直接挂钩 存款达到十万元级以上就可得到比规定高0.5个百分点的利息 能带来亿元级以上存款的信贷员至少能得支行行长助理头衔
同一部门的信贷员都会互相拆台 近一时期,各商业银行悄悄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吸储运动”。种种迹象显示,销声匿迹近6年之久的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手段吸储的情形已经卷土重来,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当前各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虽未“花样翻新”,但其惨烈程度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高额的活动经费、工资、奖金甚至职务都与个人存款业绩直接挂钩,为了拉到更多的存款,甚至连同一部门的信贷人员都不惜‘相互拆台’。”某银行信贷部经理曾先生满脸无奈地表示,整个储蓄存款的“蛋糕”就那么大,大家都想多“切”一点,“不拼命才怪”。 今年4月份,曾先生的同事眼看就要与北京一家石化企业签下一份金额为2亿元的“大额协议存款”合同,但在节骨眼上,这家企业却变了卦,原来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给了他们更高的利率。“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培植的客户,在签协议的时候,被人家一下就抢过去了,抢到手之后再给以超过央行上限的高利率,这简直是恶性竞争。”曾先生气愤地说。 为了抢夺存款份额,有些商业银行不惜违反有关规定,在一些条件上放得很宽:一是给存款人高利息;二是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自己的员工不论“资历”,只要拉到大额存款一律给予重奖与提拔。 地处金融街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介绍,在全行系统内,凡存款达到10万元级以上,存款人就可以得到比规定高出近0.5个百分点的利息,信贷员也能得到上百元的奖金;随着金额级别的上升,开出的条件也更为诱人。尤其是在昆明、江浙等存款下滑比较严重的地区,对能带来亿元级以上存款的信贷员,给予至少支行行长助理头衔的赏赐,1亿元存款一日利息接近10万元。 以上这些现象并非仅出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亦有类似情况。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他们已渐渐感到吸储方面的压力。建行总行一位信贷审批人员也说,其实自去年6月份开始,各商业银行便从以发放贷款、争夺大贷款客户为主营业务,逐步转变成以拉存款为主营业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至今。在传统的“以存定贷”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必须拉到更多的存款。 记者调查 银行为何高息揽存 前不久,市场曾盛传建行欲吸收800亿元邮政储蓄资金,而且这只不过是第一批。据称,建行与邮政储汇局的谈判自去年11月份就开始了,双方谈判的关键集中在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上。建行吸收邮储资金到底意欲何为?记者致电建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这位负责人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存款方面的数据,但他表示,建行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资金实力为上市备战,另一方面,在吸储压力增大、市场利率走高的情况下,建行以大额协议存款的方式吸收邮储资金,等于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其他两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形比工行、建行好不了多少。 “银行是以负债为主的经营企业,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为了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而吸储又是目前最好的途径之一,因此不管‘存量’是多少,商业银行首先要保证的是‘增量’。”中行信贷部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了吸储,商业银行如此大动干戈,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宏观紧缩,是存款下滑,还是另有深意? 央行研究局一位专事信贷研究的博士分析认为,商业银行不遗余力揽客的主要原因是为高存贷比减压,借以保证日后的放贷规模。 他指出,今年国家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控制的是对过热行业贷款的发放,而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项并不能导致资金明显偏紧,相反,各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与宏观调控之前相比,反而有“宽松的迹 象”。拿上海来说,目前其商业银行备付率的平均水平为3.6%,略低于全国水平,但资金仍然紧松适度。而存款下滑也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以影响全局,因为存款总量基本上是一个定量,吸储运动仅仅导致了存款量的重新分配。 其实,真正促使银行大力吸储的正是存贷比。据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新增额存贷比已经高达95%以上,比央行规定的75%的上限已高出了20多个百分点。新增高存贷比必然使得去年就居高不下的存贷比“雪上加霜”。而有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已经超过了100%,与此对应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的吸储压力最大。 专家视点 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 愈演愈烈的“吸储大战”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警觉。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指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正在加大的趋势,商业银行目前吸收的存款主要集中在短期存款,并且期限越来越短,而很多长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支取,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各家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甚至长期贷款。 有专家认为,根据从2002年8月份到今年5月银行贷款超常规增长的态势,特别是5月底贷款增长额度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月份速度,各商业银行应特别警惕有些基层行放松审贷标准,一味降低不良贷款率而无原则地大量放款,这会为日后银行化解风险带来新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博士对记者说:“存贷款期限不匹配隐含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银行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储户就会把钱从银行提走,而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回,这时银行将会出现支付危机。”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