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炼油项目获准建设到底是福是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 10:5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记者 赵龙 本报记者 张子鹏 北京、青岛报道 青岛大炼油项目获准建设到底是福是祸?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也是我担心的一件事。”
7月27日晚,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在青岛电视台的一个电视节目中进行交流对话,论及刚刚获批的青岛大炼油项目时如此作答。 按照杜世成的说法,这个投资100亿元的项目,将有200亿的产出、30亿的利税,经济效益明显,并且会带来“油头化尾”的工业,这是青岛建设石化基地的重要支撑。但杜世成所“担心”的,则是:它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青岛诸多市民、甚至房产开发商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另外,山东还有的21家小炼油的出路也让人头疼。 青岛争得石化基地 自4月份宏观调控发力以来,全国几乎没有大型项目获批,然而在7月21日,却传出百亿元的青岛大炼油项目全面获批的消息。同日,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由中海油投资的据称高达173亿元的惠州中海石化炼油项目,也获得批准。 青岛工程位于青岛开发区石化工业区,原先已有大片土地用于油库。一期生产规模为1000万吨年加工能力,原油运输将依托厂区东侧的现有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00万立方米储油罐,直接由管线输送至现有原油储罐。 之一项目主要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液化气、石脑油、苯和混合二甲苯等产品。据透露,依托强大的原油加工能力,当地将继续配套建设下游生产装置,建成炼油与石化一体的联合企业,以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大型石化中心。 石化产业是青岛市重点建设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一位参与次项目谈判过程的人士谈到青岛的优势时说,青岛市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毗邻韩日,水陆空交通便利,化工产品和原材料进出口非常方便,可充分利用和依托国内外两个市场。除了最明显的港口因素和区位优势外,青岛的石化产业基础和石化产业规划也是重要的方面。 对于这个“基地”,青岛市高层十分谨慎。 青岛市市委书记杜世成说,“对于汽车工业和造船业的发展,项目再多也不怕,在青岛能搞多大就搞多大。惟独石化,我们提出只走半步。我们将严格按照新加坡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工厂。对后续的石化项目,我们只选择不排污、少排污以及排污能够得到基本治理的项目。其它的项目赚钱再多,我们也不建设。” “大炼油”与“小炼油” 青岛为了吸引中石化,似乎不得不把还有的近1000万吨的炼油厂牺牲出去——直至目前,还无法获知,21家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即俗称的小炼油)的出路问题如何解决的。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的地方炼厂数目较多且经营较好,中石化当初的条件是:如果在青岛建立10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山东就应提供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需将省内的地方炼油项目关闭1000吨(总计)。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考虑,这个条件也是国家发改委同意并坚持的。 2003年10月,山东省与中石化共同报给发改委一份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并涉及关停并转山东境内小炼油情况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对山东省内现存21家地方炼油企业分别制订了不同的方案,有10家企业在关停之列,其中包括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和淄博市临淄区化工厂3家企业。 方案一出,相关企业反应强烈,有关方面不得不进行安抚工作。2003年11月中旬,山东省经贸委有关人士赴京,与中石化就明年继续向这些企业供油(国家列出的原油计划,由各大石化集团来执行,山东范围内炼厂的原油指标由中石化提供)进行协商。经过商谈,中石化集团公司做了肯定的答复,此事似乎告一段落。 但随后,中石化在安排2004年第一季度的供油计划时,却没有将上述3家炼油企业列入计划。山东省政府于是向中石化集团公司发函表示,由于有关政策尚未落实,对于济南石化集团和长城炼油厂年内关闭的时间不做硬性要求,另外,不经省里同意,不要停止两家炼油厂的原油供应指标,以利企业和职工稳定。 这次纠纷最终在发改委官员的调节下,暂时得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石化集团和长城炼油厂都是蓝星集团的成员企业。而对于关停济南石化集团和长城炼油厂一事,“蓝星绝对不同意”。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历史原因﹖中石化和山东省商量上大炼油项目时,还不存在与蓝星集团的关系(将济南石化集团和长城炼油厂划归蓝星集团,是在2002年年底)。而此时的蓝星系却已今非昔比。国资委批准蓝星集团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合并,发起设立“中国化工集团”,背景深厚。这家石化新贵同属于国资委直属企业,资产规模甚至超过中海油,成为中国石油化工业的第三巨头。 对蓝星而言,重组济南长城炼油厂和济南石化集团,标志着正式进入到上游的石油产业链。虽然这两家的炼油规模并不大,但却关系着蓝星及中国化工集团的战略产业,即向上游炼化产业的渗透。蓝星的介入,使此事一直在高层机构内部斡旋。 即使排除蓝星的因素,就关闭小炼油厂本身来说,也是难度极大的工作。这些企业大多效益较好,是地方的财政主体,并且关系着就业等诸多问题。而且,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于合法存在的‘地方队’应该和中石化这样的‘国家队’一视同仁,不便于再以行政方式来进行干预。”他们提出的建议是,利用大炼油所形成的市场优势,逐步压缩小炼油的空间。“以市场之手而非行政之手。” 与此同时,山东各地的炼油企业也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压缩产品油的比例、加大深加工之后的化工产品的比例。 上述参加7月21日“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人士说,当日的会议并没有讨论如何解决小炼油这些具体的问题,他表示,“关停并转,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来。至于时间表,没法有确切的时间表。”记者获悉,对于小炼油企业的供油计划,一切照常。 曲折的审批 早在2002年7月,国家计委已经就青岛项目批准立项,但在随后两年中,该项目一直进展缓慢,甚至一度传出推迟考虑的消息,国家有关部门也对申请报告提出了诸多反馈意见。 知情人士透露,就此项目而言,涉及到的各方利益较为复杂,操作起来有难度也可理解。而根据现有情况,各方利益应有了新的安排。 7月21日,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同海,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廷生,青岛市副市长吴经建等聚首青岛,出席“青岛大炼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炼油项目获批的消息正是从这次会议上传出。据称,项目可行性报告已获通过。而此前,该项目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单项报告已分别通过相关国家部门批复,也就是说,青岛炼油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报批事项均已通过。 一位参加了当日会议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天的会议主要是讨论成立工程筹备处,建立投资公司进行投资运作的事。”他透露,投资公司大致将于10月份正式成立,而目前已做好了所有的开工准备。整个工期约为33-36个月。 对于这个投资百亿元的大项目,中石化占85%的股份,山东省和青岛市分别占10%和5%的股份。此前有人士向记者表示,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在300亿元左右。 青岛炼油项目的构想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一开始主要考虑由沙特、韩国、中国三方合资经营,但谈判时断时续,直到2001年,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将中石化作为主要的招商对象,这才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在2002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之后,当年8月,山东省政府与中石化在济南签署了有关青岛大炼油项目的一揽子投资协议,双方当时估计,争取在2005年基本建成。2003年6月,陈同海率团再赴山东,并实地考察了与大炼油项目有关项目的选址情况;这期间,关于大炼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其间经历几次波折,终于在一年之后获批。 .相关. 中小炼油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不仅清油收率低、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较差,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部分中小炼油厂还在沿用土法炼油,甚至以加工进口燃料油为名变相走私。 目前,国家对中小炼油企业以关停政策为主,只保留一些特殊石化炼厂,从战略层面和经济角度考虑,强调的是石油资源和基础化工的技术进步和规模经营。一些中小炼油企业迄今存活,与税收等地方利益保护有关。国家将在新项目审批、用油行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对其限制。 中国施行的化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新标准目前已近百项;今年5月1日实施的行业标准达104项,以提高对资源综合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