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资”高盛来临在即 会高薪挖人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 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何华峰 香港报道 十年前,方风雷参与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筹备,找到合作伙伴摩根士丹利之前,方曾代表中国建设银行力邀高盛,但高盛拒绝了,因其意在独资,担心与一个强大的伙伴合资会受很多掣肘。
十年后,还是方风雷,将帮助高盛组建一家投资银行,高盛将在这家投资银行中享有实质性的控制权。意在独资的高盛将圆多年梦想:将双脚都踏进中国的土地,独立地做中国A股的承销商。 组建了中金公司的摩根士丹利一直令竞争对手羡慕,但这次,摩根士丹利却要对高盛羡慕不已了。 方风雷帮助高盛重组海南证券的传言,在去年底就有。但最近的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中国金融界人士的话说,中国国务院已批准高盛和方风雷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不过,该报称,这一计划还要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而能否批准不是定数。 如果高盛的计划成功,这家在其掌控中的投资银行将可以从事国内A股的承销业务。目前,另几家合资投资银行,如中金公司和华欧国际,也有此资格,但公司控股权掌握均在中资手中。 高盛在香港的发言人不愿对此发表评论。而方风雷本人则一味低调不作回应。 高盛会高薪挖人吗? 全球的投资银行业在密切关注高盛的进展,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挑战与机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高盛新公司成立,中国的投资银行业的图画将重新描绘。 中国一家大合资投资银行的总裁说,高盛的突入“肯定是有压力的”。因为与国内的投资银行比,高盛的机制肯定要强,“以高盛的品牌和薪水,可以挖走所有想挖的人”。 当初,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建立时,正是以品牌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薪水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盟,改写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历史。 前述的这位总裁说,对于高盛的合资公司,“不应当批,事实上把主导权出让了,事实上是绕过了WTO的壁垒。” 中国规定,在加入WTO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高盛可能在表面只持这家公司1/3股权,但实际上可能会有控制权。 高盛目前还不能从事A股承销业务,现在由方风雷主导的新公司正式开业,高盛将直接获得一张承销A股的牌照。而它的对手摩根士丹利则做不到这点。中金公司可以做A股的承销,而且做了很多大的项目,如中石化和宝钢等在上交所上市。 但事实上中金公司是一家中国本土投资银行,而不是摩根士丹利的附属公司。摩根士丹利只是提供技术援助。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的管理组织,也是分开的。 还有一个案例是里昂信贷与湘财证券合组的华欧国际,这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自由恋爱”的合资证券公司。里昂证券只向华欧国际派遣了若干管理人员,没有绝对的控股权,而对于湘财证券来说,目的也是“师夷长技”。 据香港投行界资深人士分析,高盛在这家新的公司中,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新公司相当于高盛专做A股承销的一个部门。高盛可以向这家公司派遣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按自已的意愿招募新人。 如果不出意料,高盛将安排这个公司专做国内A股上市的承销,及开拓其它国内业务。新公司虽然也可以做H股的承销,但可能高盛会更愿意让母公司来做,因为无需与其它股东分享利润。 高盛与海南证券续闻 高盛的后发制人,一招领先,无疑会引起它的竞争对手的思考。除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摩根大通和瑞士银行等,无不是为了进入中国诱人的A股市场而绞尽脑汁。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近期的一项研究预测,认为到2010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可能成为全球第二或第三大市场,市值达2万亿美元,而目前则为5000亿美元。 这些外资大行可能会注意到,中国政府的需求已经变了:如果说,中国当初特批成立中金公司,引入摩根士丹利作为合资方时,中国市场最主要的需求,是引入外资大行的技术,以实现创建自已投资银行的理想;那么,当下最迫在眉睫的需求,可能已经是引入外资,帮助消化不良资产,填补一些资金的黑洞。 此前有报道称,高盛可能拿出1亿美元参与重组海南证券,并在新的合资投行中持有33%的股份,联想控股公司同时持有33%的股份。其余34%由方风雷领衔的管理层持有,实行管理层控股。据初步估计,新成立的合资投行各方出资规模总计超过3亿美元。 海南证券重组需要迈过的三道坎,是历史遗留的信托资产、国债回购纠纷和挪用保证金。是从2000年开始,海南证券即已到了“无任何财产可以被执行、资产已经基本被法院冻结”的状况,所欠国债回购款的总额已达数亿元,而挪用保证金3.5亿的这笔巨额缺口,更是让中国证监会对重组海南证券举棋难定。 高盛的进入在于时机与资金实力:海南证券本身实际已经瓦解,高盛可以派入大部分管理人员,完全实现主导权。在名义上,高盛还是按照中国相关的规定,只占33%的股权,但实际上,联想只一个跟随的投资者。对于高盛来说,联想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人,对于联想来说,在高盛主政的公司投资,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这种填补窟窿,赢得主导权式的合作,在银行界也已不乏其例。 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又是另外一例。显然,在中国的银行之后,中国的券商是又一个需要填窟隆的地方,而且需求迫切。或许高盛会开填窟隆换主导权的风气之先河。 因方风雷成事 高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方风雷,准备在中国内地大举开张。高盛看中方风雷,在于方的资历及他与高盛的渊源。 可以说,方亲历了中国合资投行的发展。1993年,方风雷从中金公司开始他的投行职业生涯。在参与中金公司的筹备后,1995年,方风雷出任中金公司副总裁,做过中国电信(香港)、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等海外上市的大单。 在中金工作6年多后,2000年2月,方接受时任中行行长王雪冰力邀过档中银国际出任CEO,但富戏剧性的是,在其上任前王雪冰却被调任建行行长,并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长。 方风雷在中银国际任职刚满1年多,2001年1月初便传出他在约满及中国海洋石油(883)完成招股后将挂冠。方耀眼的投行经历,使其还未正式离开中银时,即已经收到多家投资银行的橄榄枝。离开中银后,方曾到哈佛做过两个月的访问学者,作为缓兵之计,2002年3月,方空降香港工商东亚,出任行政总裁。 1993年以来,方风雷先后任职中金、中银、工商东亚,一路风尘,纵贯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中银的一出一进,使其尤为瞩目,而在工商东亚任职刚近一年半之时,再传变动,以至予印象于投行界是“换工作比较多的人”。 期间,方风雷与高盛多有业务合作,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工商东亚做总裁时,方风雷最大的遗憾是未能抢得平安保险的上市大单。现在,方风雷有了高盛这个平台,终于得以再成大事。 海南证券重组,方风雷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2002年底至2003年4月,发现方风雷才干的前建行行长王岐山出任海南省书记,王岐山转任北京市长后,2003年新来的省长卫留成又与方风雷相熟,中金公司是当时帮助中海油成功上市的功臣之一。而海南省也迫切希望金融业能再度复兴,对解决海南证券问题全力支持。对方风雷来说,如果海南证券的重组能够成功,将迎来事业的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