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侧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7:26 南方周末 | |||||||||
文/戴廉 7月18日至23日,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一位参加会议的清华学生说,几天下来收获很大,“看到这么多世界一流的生物学家,很兴奋,有一种想成为他们的冲动。”
此次大会由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SCBA)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 在此次SCBA大会上,除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等著名学者以外,生物科学界的华人明星也纷纷登场。比如,发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何大一,被视为“DNA诊断技术之父”的简悦威…… 亮相的还有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他以其细胞凋亡方面的出色研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留美学者中入选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人。在大会上,王晓东成了记者们追踪的焦点,但他似乎是“神龙见尾不见首”,直到会议的第四天才露面,等煞了“追星”的众多记者。 细数一下,此次大会的50个专题中,至少有30个与医药和健康有关,涉及到癌症的就有6个。不知这是为了突出当前生命科学的重点,还是为了呼应大会的主题——“生物科技创造更美好的生活”(Science for a better life)? 说起大会的主题,不能不提一下SCBA现任主席洪明奇。在开幕式上,这位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教授突然将“Science for a better life”这句英文用浑厚的男中音唱了起来,还是很好听的美声唱法。一时间,台上台下掌声一片,笑声一片,原本严肃的科学会议也一下子活泼起来。 此次大会不光在科学家之间搭建了平台,也在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科学家与媒体之间搭建了平台。除组织专题研讨之外,大会安排了多场科普活动,免费向大学生开放,并提供免费的午餐;安排科学家和中学生物老师交流生物学教育的问题等。 会议第三天晚上,主办方举办了记者、公众与生物学家面对面的活动。为了吸引更多记者参加,大会秘书长于常海在当天上午新闻发布会即将散场时大声宣布,“参加今晚活动的记者有希望获得一个自己的DNA项链哦!”自己的DNA项链!这个礼物确实有诱惑力,当即就有许多记者,尤其是女记者表示一定会到场。 每天上午9点半,大会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当天发言的科学家用中文回答记者的提问,以便其科学内容能够通过新闻媒体传达给更多公众。这种形式在国内举行的学术会议中是不多见的,可惜的是,采访大会的记者们大多不熟悉生物学,没有提出什么深入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