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哥”市场的理想图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2:01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 许凯 王霞(实习) 张焮(实习)/报道 “当前中国四十岁以上的男性大约有百分之三四十,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大约有百分之五六十,六十岁以上的男性大约有百分之七八十有性功能障碍,所以目前中国的伟哥有着广阔的市场。据估计,ED药未来每年大概有200亿元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当今如果把政府正式批准的和地下非法的ED药生产商加起来,每年大约有20亿元的市场容量。”谈到伟哥的市场
这一市场前景,为白云山药业所看好。该企业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估计,国内“伟哥”市场总额应该在10亿元左右。“我们希望白云山‘伟哥’的市场预期占市场总额的10%—15%。”他坦言。 “在上海,单单是从正常途径销售的万艾可,辉瑞1年就能有200万元的利润。但是,每片100毫克的‘万艾可’售价128元,还有很广大的人群因此无法使用。”赵崇基说。 地奥集团新药研究所所长刘忠荣并不认可这种说法:“现在有些媒体报道国内ED药一年将近600亿,甚至一些企业表示高达2000亿的市场分额,这有些夸大。”他向记者透漏,他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市场调查,以便能对其作出理性的判断。 不管刘忠荣是否认可,辉瑞公司进入中国取得的成就还是足以说明问题。在辉瑞的药品销售布局中,这个2000年才进入中国的药品的销售增长速度也同样比其他任何产品都要快。来自辉瑞的消息显示,辉瑞在中国上市的四十种创新产品中,“万艾可”已经成为辉瑞全球年销售额超过十亿美元的七种产品之一。 据辉瑞总经理白康瑞透露,2001年辉瑞在全球销售总额约为15亿美元,辉瑞在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5%左右,也就是说辉瑞在中国的总销售大约在6000万。而据有关资料记载,2001年全国化学药品销售额约为1890亿元人民币。同样,辉瑞的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2003年辉瑞中国年销售额超过10个亿,是十年前的10倍,平均年增长速度达26%。 这些,从辉瑞在中国的扩张步伐可以看得出来。据了解,辉瑞公司现在华设有4个工厂,在华投资已经超过5亿美元,据了解,近期内,辉瑞的投资将不限于置地置楼等硬件建设,还会将主要力量放在本地化人才培训以及研发中心设立等方面。辉瑞在今后5年内将引进14个新产品投放中国市场,所以公司将投入精力发展培育这些产品并配备与这些新产品相关的人员。 这其中,“万艾可”起着莫大的功劳。 “地下伟哥”冲击“万艾可”市场 “目前,‘万艾可’在我们这儿的使用量并不是很大。首先是价格限制,每粒128元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次,伟哥是‘处方药’,并不容易被外界得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类‘万艾可’药物在地下市场的很容易得到。”上海华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王大猷和蔡老师都持这种观点。 王大猷认为,之所以“万艾可”容易被仿制,是因为这种成分化学合成不难,在技术上不是一个问题。国外市场上,类似“万艾可”(西地那非)的还有阿地那非、他达那非、伐地那非、阿扑那非等,都具有类似功效。也正是类似药物的存在,使“地下伟哥”造起来并不那么麻烦。 “事实上,辉瑞的销售额在往下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正规渠道的厂家不能生产,所以地下渠道在国内的产量很大。据辉瑞的市场调查,‘伟哥’一年的地下交易额大约超过5个亿,这样就把辉瑞的销售额给压下来了。”赵崇基对《外滩画报》分析说。 伟哥市场烽烟一片 2004年4月份,中国内地知名制药企业丽珠集团在没有任何征兆下,悄然推出其刚拿到新药证书的治疗男性勃起障碍(ED)产品——丽珠“怡乐”。丽珠制药宣称,丽珠“怡乐”将成为目前内地价格最低的“伟哥”,每粒17元,远低于美国辉瑞“万艾可”每粒128元,以及广州威尔曼“伟哥”每粒50元的价格。 据了解,2003年刚拿到“伟哥”商标和新药证书的广州威尔曼药业曾誓言,该公司推出的国家新药“伟哥”第一年的销售目标希望达到4亿元。而事实上,广州威尔曼药业“伟哥”并未能实现该宏伟蓝图。威尔曼的“伟哥”为一般处方药,凡是具有处方药经营权的药房都可以销售。当时威尔曼药业曾认为,借助“伟哥”比辉瑞“万艾可”更广的渠道优势和价格优势,“伟哥”将上市后第一年的销售目标可达到4亿元,成为中国ED药市场“老大”。 一位早年经营“地下伟哥”老板认为,包括辉瑞万艾可在内的几个ED药之所以没有卖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价格过高,给了经营“地下伟哥”者极大的可乘之机。现在“地下伟哥”每年保守的销售额也应该在20亿元以上,而辉瑞的“万艾可”今年可能才能上亿,其他几个国产的药物更不值一提。如果正规ED药品降价,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市场将唾手可得。 尽管目前辉瑞等企业的市场效益不明显,随着辉瑞“万艾可”专利被撤销,伟哥市场还是烽烟一片。据赵崇基分析,“现在看下来大概只有十几家。出了联合上诉的12家之外还有两家,他们是独立上诉的。另外两家是白云山和中美华东药厂。”“这十几家,如果都上市,就够市场折腾的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