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虾农虾商遭美反倾销重创凸显四大软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14:29 亚太经济评论 | ||||||||||
□本报记者 詹 铃 7月8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虾反倾销做出初裁,认定反倾销成立,初裁反倾销税在7.67%-128%之间。 由于中国和越南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终裁判定中、越两
斗门对虾忍痛甩卖 “斗门农业,成也养虾,败也养虾。”这是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局主管渔业的梁健文局长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珠海斗门区是我国著名的对虾生产地,光是对虾养殖的产值就占了全区农业产值的将近一半。近日,本报记者专门到珠海斗门进行了采访调查。 目前正是夏季虾出塘的旺季,2004年7月19日中午1点半,在珠海市最大的南北美对虾贸易交易中心,大堆大堆刚刚从塘里打上来的虾正摊在各摊档前,被人们加冰、打包,整箱整箱的搬上大卡车,在南方的炎炎烈日下,空气中一股弥漫着海水的腥味。 不过,张秀娟的铺子却早早的打烊了,她正带着孩子在门口玩耍,等老公收了钱回来,就关门回家了。“最近生意太难做,一天一个价,一天比一天价格低,收得越多风险越大,我们比不过那些大户,干脆就收少点来卖,如果形势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档口也想顶出去了。” 张秀娟夫妇是前年开始经营对虾贸易业务的,规模不很大,每天的量在1吨半左右,生意好的时候每天的纯利润可上千元。然而,好日子却在一个多月前发生了转折,自从美国对中国、越南虾进口实行反倾销,大量的虾只能依靠内销,价格一下子就被拉了下来,对于这个突然的变化他们一下子手足无措了。“我们这里100多档,差不多有1/3减量收购,或者干脆收档了。”张秀娟说。 相对于张秀娟夫妇,隔壁档的麦老板显得沉着一些,他做这一行已有数年时间,档口每天出货量超过5吨,“以前我这里有6成是出口到美国的,现在出不去了,全部往北京、东北去,价格比去年这个时候每斤少了3块钱。” 当记者在对虾交易中心与十几家虾商进行了交谈,发现他们对于现状都很无奈。 对于虾商们来说,反倾销也许意味着他们将大大减少赢利,或者是干脆关门大吉,而对于虾农来说,则是必须忍痛大甩买。一位家住斗门区白蕉镇的虾农张天柱满面愁容地对记者说,“往年一到出塘的季节,本地的,还有广西、四川甚至外商争着上门收购,今年上门收的少了,很多都是做老客户生意了。去年一斤虾卖出去10块左右,今年只有8块左右,不卖又不行。都不知道明年还养不养好,不养虾一家人还有什么活路?” 广东养虾业面临考验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具有海水、淡水、河水等多种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虾条件。从2000年起开始斗门养虾业大规模推广。从此与虾有关的批发市场、运输包装、制冰生产等一系列产业也红红火火的发展起来了。 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局的梁局长曾经无比欣慰的看到斗门在虾业上闯出一条“金光大道”,然而,曾经为之骄傲的数据,如今变成了心头的重重隐忧,“虾对斗门太重要了,产业太多集中,一有闪失便可能出大问题。看来我们做产业引导的工作还是做慢了,对WTO规则下的新国际贸易形势认识不足啊。” 斗门虾农和虾商面对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在美国反倾销的阴影笼罩下,广东以至全国的养虾业都大受影响。 据了解,自今年2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虾类产品反倾销诉状作出初裁后,因害怕遭遇高额反倾销税,美国大部分进口商取消了进口来自中国的虾类产品,这使得2003年虾类出口量占全国48%的广东企业遭受较大损失。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3-6月广东累计对美出口1010吨,大幅下降85.9%。 由于广东虾类产品三分之一销往美国市场,对美国出口的大幅萎缩使广东虾类产品出口锐减,5、6月广东虾类产品分别出口1980吨和2806吨,大幅下降33.8%和49.5%,3-6月份的月均出口量仅为1-2月月均出口量的37.6%,广东虾类产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 美方裁决不合理 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杨文葵认为,国际上将我国定位为非自由市场,是我国屡次在反倾销案件中被当成靶子的主因。这次调查过程中将印度作为替代国进行成本比较的审查,两国劳动力成本和整体环境都不同,虾产品的成本不具有可比性。 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科邓姓负责人指出,我方对虾售价低廉,源于本身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廉价的劳动成本。以养殖方法为例,广东对虾养殖采用“高位池”养殖法,使对虾的亩产比国际通用的“土池”养殖法高出300-400公斤,且对虾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此外,我国对虾出口价格偏低,并非生产企业自愿。而是美国当地的进口商通过密切留意国内对虾的价格,进货时不断压低价钱。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也明确表示,希望美国商务部在核查及终裁时公正地对待中国涉案企业,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虾产业自身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从国外进口虾产品符合其自身利益,美国应正视这一事实。”否则,真正受损害的将是美国消费者。 各方应协同作战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广东虾类产品市场竞争秩序仍没有规范化,缺乏规范的行业组织进行自我约束。有关人士建议,广东养虾业应联合起来,积极应诉,同时,提高水海产品生产加工出口的质量已经刻不容缓。此外,降低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避免竞相压价出口扰乱出口,秩序也应在行内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广东的虾产品出口陷于停顿状态。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向广东虾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呼吁,在终裁结果出来前,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抗辩,与DOC进行有效沟通,都相当必需。而四家接受抽样调查的企业,更应做好迎接美方实地审核的一切技术与法律准备。 参加了集体应诉,却被DOC裁定税率为112%的亚洲海产湛江有限公司,其总经理陈振亮一直在为反倾销的官司奔波。他不明白,根据美国以往的反倾销案例,集体应诉、并填写调查问卷A卷的企业,大都能获得DOC裁定的较低的平均关税。为何亚洲海产就如此不走运呢?陈振亮没有气馁,正准备联合湛江的其他几家大型虾企,聘请资深律师,进行新一轮抗辩和上诉。 据悉,这次全国有53家企业填写了A卷,只有21家获得了单独税率,包括13家广东企业。中方企业的应诉律师谢成巧认为,获得单独税率的企业比例偏低。他说,广东虾企的生产成本、人员工资、原料成本相差无几。某些企业被裁定高额关税,可能与其未能提供DOC承认的营业执照和商业谈判影印本有关。 事实上,在官司没有定案前,所有合法抗辩都可能有效。谢成巧指出,明年1月8日,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才对此案进行终裁。纵使现在情况不乐观,案件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还有回旋余地。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部分汕头虾产品加工企业也在行业协会带领下,已经正式向广东省外贸厅和国家商务部求助,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援和帮助。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邓家焯提出,面对当前美国要对中国虾实施反倾销的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宜作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减少企业的损失,与行业组织、相关企业应协同作战。 但专家也表示,由于反倾销诉讼败诉的可能存在,广东的虾产品生产企业不能单纯依赖美国市场,而要重新拓展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出口市场。其次,出口企业不应气馁,若导致在品质监控、养殖技术革新上有所松懈,将影响自身发展,因为全球市场对虾产品已经提出了更高的卫生和技术要求。 “虾战”凸显中国虾业四大软肋 业内人士认为,美商务部7月6日对我国虾业的反倾销初裁,在客观上凸显出我国养虾业的四大软肋。 一、生产过度分散。缺少集中度和规模化,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简单低水平重复劳动不断上演,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也是整个产业无法产生左右市场的能力。 广东湛江海洋大学教授林继辉认为,尽管出现在美国商务部初裁名单中的我国企业只有53个,但这些企业后面则是数以千万计的虾农。长期以来,“一口塘”+“一口泵(充气水泵)”的简单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个体虾农根深蒂固的生产方式。产业缺少集中度,30-40头以上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虾田就难以建设,养虾成活率也就难以保证。 二、销售高度集中。20%以上能够获得高利润的对虾,集中销往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虾业成为美国反倾销首当其冲的目标。美国方面的统计表明,2003年美国进口对虾数量超过50.44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进口总金额为37.6万美元,从中国进口对虾数量增加最多,占进口国的第二位,数量8.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64%。今年前4个月,我国虾产品出口美国比去年同期增长57%。 三、与销售高度集中、产业链条薄弱随著而来的,是行业协会组织无力。目前,尽管我国已经有统一的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但仍然缺少全国统一的虾业等单一水产品的协会组织。林继辉说:“协会涵盖面过大,管理的事物过于庞杂,就会导致目标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应对产业自身出现的问题;组织缺少统一一致的步调,又动摇了协会的权威性。” 四、环境保护则是多年以来暴露的潜在问题。早在1998年,林继辉教授就广东湛江大肆鼓励发展对虾养殖业,从环境保护、产业资源优化的角度提出不同意见。 “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决策者没有把这些意见听进去。”林继辉说,“对虾养殖过度发展,直接导致周围水质环境恶化,水质环境恶化又引发了对虾养殖水平降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广东湛江和广西北海一带,不少虾农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为了不至于损失太大,虾农纷纷降价销售,这进一步降低了国际市场上的虾价。 必须加快贸易预警机制 虾业遇到的困境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年多来,遭受反倾销指控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来自世贸组织秘书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194起反倾销调查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就有54起。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以上,涉案总额达到3.3亿美元。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屡次遭到国外反倾销诉讼,也是因为我国的产品出口一定程度上存在秩序紊乱,一种产品出口有利可图,大家一哄而上,造成为了更多的利益而竞相压价的局面,给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机会。比如虾,有利可图大家都来养,出口量太大自然会引起进口国的警惕心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发展一些别的水产项目呢?项目分散了,风险自然也减少了。”我国著名WTO专家吴家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反倾销的损失都是我们进入WTO这个新的贸易环境不得不付出的学费”。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认为,我国企业和各级政府对反倾销这个合理的贸易壁垒认识不足,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是造成我国的出口产业在反倾销中屡屡吃亏的最大原因。“面对反倾销,我们一方面要有提前预防的意识,遇到问题,应该积极应诉争取权益,同时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败诉了我该怎么办?越早做准备,对产业的伤害越小。” 施用海认为,目前最现实的手段则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贸易预警机制,政府搭台,由专人来研究和监控相关产品进出口、价格状况,收集世界各国的贸易信息,对国外的反倾销以及技术贸易壁垒做到有先知先觉,并及时对出口企业公布最新信息,以此减少贸易风险。 记者从广州市经贸局了解到,该局从去年6月起,就与市科技局合作建立起广州市贸易预警系统,并开通网上咨询系统免费接受进出口商的咨询。不过,从目前来看,进出口商的反应并不很积极,一年时间,只接到几十单咨询。据了解,除广州之外,上海、无锡和深圳等重要出口城市也已经建立类似的系统,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进出口商家对这一工具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WTO仍是一个新舞台,要熟练运用WTO规则下的合理贸易壁垒,我们的政府和商家的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