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减产之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14:31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卢波/大庆报道 像老“铁人”那个时代随便打一口井就有原油喷薄而出的地质条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大庆已经没有一口自流井,所有油井都需要磕头机往上抽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老“铁人”王进喜的这句口号后来成了
王启民对自己能够比老“铁人”多干二十几年做出的解释是,“铁人”只是一个比喻。露天睡在风雪弥漫的东北荒原、跳到结冰的泥浆里充当搅拌机,毕竟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他继承的是“铁人”精神。 王启民说,时代变迁,他们碰到的困难已经和老铁人不一样了,石油工人有了带暖气的宿舍,搅拌机更是再寻常不过的设备;可是像老铁人那个时代随便打一口井就有原油喷薄而出的地质条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王启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除了老“铁人”当年打下的第一口井萨尔图55号,现在大庆已经没有一口自流井,所有油井都需要磕头机往上抽。萨尔图55号之所以还能自流,是出于纪念“铁人”的考虑,几十年来一直限产。而其他油井经过27年的稳产、高产,都已经走过了活力四溢的青春期。 世界纪录 2003年大庆产出原油4840万吨,结束了27年连续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历史。王启民认为,这4840万吨来之不易,要比27年前开采5000万吨困难得多。 液体矿藏开采难度非常大,一般油田的产出率(产出量与探明储量之比)都在30%以下,代表陆上原油开采最高水平的美国也刚刚达到30%。大庆探明储量50亿吨,已经产出18亿吨,产出率36%,已经领先于世界。大庆每产出一吨原油,都是在刷新一次世界纪录。谈到这里,这位69岁的副总地质师情不自禁扬眉挥手,这一瞬间倒真与老“铁人”有几分神似。 内行们知道,产出率超过30%的油田对开采者意味着什么。王启民的同事赴伊拉克考察归来后告诉他,那里3米以下的油层根本就不叫油层,没有人会过问。王启民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大庆就应该完全放弃了。大庆是砂岩油田,主力油区厚度也不过几十厘米。经过数十年开采,地下油水分布更为复杂,很多地方只剩下6厘米到10厘米左右的油层。但是大庆人没有权利轻言放弃,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中国工业仍然寄望于大庆提供给养。 “新时期铁人”面临的挑战是必须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提高采出率。在王启民看来,这个挑战不亚于当年的暴风雪和冻泥浆。他回忆起老“铁人”一个口号的修正过程,当年老“铁人”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后半句后来改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启民说,这个“创造条件”改得太好了,它体现了劳动者在征服自然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原油开采和其他征服自然的活动一样,开始可以只依靠勇气和精神力量,后来就必须依靠智慧和智慧派生的技术。油井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你有天大的勇气也没有办法把油采上来。能够创造条件的只能是新工艺。 大庆利用自己创造的提高储采强度、分层控制开采、差油层开采、表外储层二次加密、控水稳油、聚合物驱油等新工艺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王启民介绍说,这些工艺中有很多都属于中国自己的技术创新,比如说提高主力油井的储采强度就是对一直作为世界陆上采油经典理论的俄国“温和注水论”的大胆突破;而大庆运用聚合物驱油的规模之大,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在原油开采中大规模运用新技术当然会影响产品成本,王启民承认大庆原油的开采成本要比中东和印尼原油高,这是由产地的地质条件决定的。他认为在中日双方关于石油贸易的谈判中,中方要求每桶大庆原油比基准原油价格高6.30美元是完全合理的,一来是因为大庆原油的开采成本高于作为价格基准的印尼原油;二来大庆原油质量好,含硫量相当低。 “百年油田” 作为地质学家,王启民对于大庆未来的判断具有科学的态度。2004年,大庆油田有限公司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百年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口号。王启民说他赞同“百年油田”的提法,就他掌握的情况,从1959年算起到2059年,大庆成为“百年油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要说100年一直稳产在5000万吨以上那就不科学了。王启民认为一个油田、一座矿山和一个人一样总是会有生老病死的。 王启民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用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尽可能延长油田开采时间。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不必因为大庆去年石油产量跌破5000万吨就对这个问题产生过于悲观的看法。就他了解,如果加上这几年新增的天然气生产,2003年大庆生产的总当量仍然能够达到5000万吨。现在松辽盆地探明的天然气大约有1万亿立方米,加上勘探评估应该还有30亿吨原油可望在未来探明。再加上技术进步对老油井的充分利用,大庆油田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产量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层次是产业多元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庆石油管理局就建立了炼油厂。目前在大庆地区已经建有石化和炼化两大石油化工企业,原油处理能力分别达到600万吨和500万吨,主要处理大庆生产的原油。石化工业可以获得比原油开采更高的附加值,且受资源限制程度较轻。据大庆石化公司相关人士透露,2003年该公司曾经依照中石化总公司的生产调度,炼制了5万吨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由于俄国原油质量逊于大庆原油,造成设备腐蚀严重,从当年9月份起大庆石化停止处理俄国原油。 大庆两家石化企业处理能力总共只有1100万吨,尚不到大庆目前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中石化布置大庆石化试炼俄国原油,究竟是未雨绸缪考虑到大庆油田的百年之后,还是胸有成竹预知俄国原油将滚滚东来,或者两种考虑兼而有之,现在还很难推断。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向日本出口原油355.5万吨,而汽油出口达到754万吨。有专家分析,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原油后,传统上依赖大庆原油的日本企业有可能转而采购中国的石油制成品如汽油和发电用重油等。石油制成品的附加值高于原油,这种局面也许会为中国东北地区采掘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一个机会。但是其前提是东北亚地区不出现新的原油供应点。 王启民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第三层次,就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王提到,中石油在海外的很多投资,都要征调大庆的专业人才,因为大庆的勘探、开采技术在全国、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是领先的。所谓的“百年企业”靠的就是这个。 王启民戏称自己如果能够退休,他就带上一帮人到中东去注册一个公司,买下一块阿拉伯人不要的废油田,很快就能成为洛克菲勒。- 大庆与日本 大庆与日本的关系比原油输出开始得还要早。据大庆油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和副总地质师王启民回忆,上世纪60年代,大庆职工曾经开展过一次增强保密意识的学习,由头就是日本杂志根据中国公开发表的图片测算出了大庆石油的年产量。日本对大庆关注的热切程度让王启民感到吃惊,让他多年忘不了这件事。 本土几乎没有石油资源的日本对中国的油气资源觊觎已久。早在1910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地质调查所就对中国抚顺的油页岩资源进行了勘探。1924年,满铁顾问、日本海军中将、海军燃料厂厂长水谷光太郎在给海军省的报告中垂涎欲滴地写道:“抚顺煤矿的油页岩在煤层的顶端,构成为约120米的厚层,其储藏量实达55亿吨。如果进行干馏,平均可得5.5%的原油,上述油页岩所含石油约达3亿吨之巨。相当于美国储量的五分之一,足够我国(日本)加上海军年需400万吨75年之用。”如果日本当年能够探明大庆油田,它也许就没有必要到珍珠港去冒险了。 但正如王启民所言,是中国人的大脑构思出了“陆相成油”理论,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探明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高产深深刺激了日本人,上世纪60年代初,刺探大庆石油生产详情一度成为日本情报机构的首要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正在起飞的日本经济迎头一棒,石油来源多样化成为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在这个大背景下,战后一直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日本政治家在外交上大胆突破,先于美国7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中日建交当年,日本企业就通过从香港转口,小批量进口大庆原油。1982年之后,两国政府间贸易协定签订,中国对日原油出口成为一种惯例。直至今年1月双方谈判破裂,不再续签原油出口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