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信托业 > 正文
 
信托业最后的乱象?海南华银预示一个时代的终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14:18 中国《新闻周刊》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信托业是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最大"特区"。它们大多资本金不足,筹资能力弱,内部管理差,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操作现象。

  而海南的信托业更是“特区中的特区,华银信托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它的兴亡除去信托业本身的始乱终弃和某些人犯罪之外,还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6月7日,因涉案金额高达264亿元,而被外界称为“中国金融第一大案”的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华银信托)金融诈骗案,在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时间从6月7日持续到6月14日。

  海南华银信托在中国金融界曾风光一时 帮助华晨汽车成功到美国上市,并融资8000万美元。1991年上半年,华银信托将当时上海股市的龙头股电真空股价从100多元拉抬至900多元(复权后),被称为当时“中国股市第一庄”。

  此次华银金融诈骗案除华银信托外,另有四家被告单位:河北证券秦皇岛营业部、锦州证券、秦皇岛市商业银行、无锡市商业银行天湖支行,案情涉及金融凭证诈骗、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私分国有资产等四项罪名。

  其中,华银信托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石雪另案处理,其个人涉案金额达2.6亿元,目前关押在北京,预计不久将在北京开庭审理。

  检察机关查明:自1991年以来,华银信托向大连证券(于2003年4月5日被中国证监会关闭)、新华证券(于2003年12月5日被中国证监会关闭),及上述四家被告单位大量同业拆借资金,形成近10亿元的债务。为填平债务窟窿,石雪策划并指使这6家金融机构直接负责人伪造金融凭证,试图将华银信托和大连证券、新华证券、河北证券秦皇岛营业部、锦州证券、秦皇岛市商业银行、无锡市商业银行天湖支行6家金融机构的机构债务转化为个人债务,以诈骗巨额兑付资金。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将华银信托送上“断头台”的(2001年11月被中国人民银行停业整顿),是其监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务院提交了“请求司法机关查处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违法犯罪行为”的请示。有关领导迅速批示,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主办,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有关领导组成“3·30”专案组,并从全国各地抽调公安、检察、武警300余名,成立北京、大连、海口三个专案小组,分赴北京、上海、陕西等十五个省(市)调查、取证,耗时两年多,最终基本查清华银信托诈骗案的情况,并确定6家金融机构单位的犯罪嫌疑人共25人。

  石雪的策划

  6月25日,记者来到海口市龙昆北路“华银大厦”12楼的华银信托办公地。公司大门紧闭,办公用品搬迁已空,偌大的办公间,显得空荡而冷清,只有几名“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派驻华银信托小组”的工作人员在里边办公。记者从一名留守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曾于1989年至1998年任法人代表、总经理的朱熹豪,已于2002年上半年重回华银办公,协助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大量同业拆借形成的10亿多元的债务窟窿,成为悬在华银信托法人代表、董事长石雪头上的一把剑。

  2000年年初,华银信托法人代表石雪通过其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私人关系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公司进行清理整顿时,将优先清偿个人债务。石雪当即策划将华银信托所欠上述六家金融机构的机构债务,转化为华银信托委托这六家金融机构发售国债而华银信托无力兑付的假象,试图将机构债务转化为个人债务,以骗取中国人民银行巨额兑付资金。

  为达到诈骗目的,石雪“煞费苦心”。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从2000年年初到2001年年底,华银信托与上述六家金融机构共同伪造“国分券委托代售协议书”27份、“代售授权书”3份,伪造未兑付的“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代保管凭证”43684笔,共计14亿元。

  2002年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的六家金融机构会议上,最终决定未予兑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华银信托的问题得以全盘暴露 而之前被证监会查处并责令关闭的大连证券、新华证券事件,事实证明只是“冰山一角”。

  泡沫的由来

  实际上,成立于1988年的华银信托,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其资金链的吃紧从1992年海南省房地产泡沫破灭就开始了。换言之,华银信托的“幸福时光”只维持了短暂的4年时间。

  “华银信托走向巨额债务的根源,是经营、管理的不善,”华银信托前董事长徐文通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据徐文通介绍,华银信托成立后,主要业务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实业,一部分是吸收存款,一部分是对外放贷。华银信托的实业主要是房地产,公司成立后不久曾以极低的价格在三亚鹿回头征得5000亩地。当时的海南地产正处于恶性膨胀阶段,最高时曾涨至80万元一亩地,但华银信托没能在适当的时机将地抛出,到1992年海南省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原本可以净赚30亿元的地反而亏损得一塌糊涂。此外,华银信托还涉足水泥、酒店等行业,但也无利润可言。

  据徐介绍,在吸收存款上,华银信托为了招揽业务,存款利率往往要比一般商业银行高出好几倍。而在对外放贷上,利率、抵押、担保手续,都没有明确规定。有时,贷款只凭个人拍胸脯保证,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

  徐文通介绍说,为了拓展这两项业务,华银信托经理层的工资奖励高到了“离谱”的地步 一个经理如果吸收了1亿元的存款,最高可以获得1千万元的奖励;如果贷出1亿元,也可以获得1千万元的奖励。

  不幸的是,其贷款业务中超过80%的部分是贷给了房地产行业,在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时,这些钱就像打水漂一样有去无回。华银信托资金链的隐患在彼时埋下。

  渐感资金链吃紧后,华银信托的手伸向其控股的两家证券公司:大连证券、新华证券,这两家公司扮演了“提款机”的角色。从1997年6月以后,华银信托授意大连证券先后非法印制了19万份“有价证券代管凭证”,用于向社会销售虚假国债。据检察机关审核,自1997年10月1日至2002年4月30日,大连证券共计销售虚假国债24亿多元。

  与此同时,华银信托开始向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大量同业拆借资金,并违规将这些同业拆借资金用于地产、水泥、酒店等见效期较长的长期投资。这些项目出现投资失误,投入的资金同样有去无回。

  日积月累,华银信托的债务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三国四方”

  《华远集团大事记》显示:华银信托公司于1988年9月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成立,并于1989年1月12日正式开业。华银信托前董事长徐文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华银的注册资金实际上只有5000万元,而不是外界误传的被夸大了几倍的1.5亿元”。

  华银信托的发起人股东原本是三个,即华远集团、中国金融学院、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其中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出资拟用于华银信托的外汇业务,但由于后来此项业务没有开展,这笔钱被退回。所以,华银信托的真正发起人股东是华远集团和中国金融学院两家。

  中国金融学院是中国人民银行人事教育司为培养金融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学校。

  两个发起人股东中,中国金融学院出资400万元,华远集团出资700万元。新成立的董事会成员构成中,时任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在金融界享有广泛人脉的徐文通出任董事长,华远集团南方(深圳)公司经理戴小明出任法人代表、总经理。一年后由华远集团总经济师朱熹豪接任,与徐有着同事之谊的中国金融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夏鼎钧出任副总经理。

  “当时许多新成立的金融机构管理都不是很规范,法人代表不是由董事长来担任,而是由经理层的总经理来担任,这就导致华银信托公司不可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徐文通说。

  1992年,华银信托第一届董事会期满。大股东华远集团意欲夺权,虽然其从北京委派过来的董事长人选最终未能登位,但华银的董事会却从此“瘫痪”,经理层开始绕开董事会和董事长,直接和股东单位、监管单位打交道,并很快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华银信托出现“三国四方”的局面。

  所谓“三国”,是指华银信托(海南)、(北京)、(香港),各自都进行独立核算;所谓“四方”,是指朱熹豪、邵昌义、石雪、夏鼎钧。其中朱熹豪任华银信托法人代表、总经理,主管整个华银南方业务;邵昌义任华银信托副总经理,也主管华银南方业务,但这两人各自为政,互不买账;石雪任北方华银副总经理,夏鼎钧任北方华银总经理,两人后来也反目。

  北方华银是华银信托涉嫌犯罪的非常重要的一环。1992年,海南省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华银业务重心向北方转移。但按照当时的规定,华银是在海南注册成立的金融公司,没有权力在北方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作为北方华银的总经理,夏鼎钧当时的主要精力放在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和金杯客车(华晨前身)的上市上,所以实际上是由石雪主政。当时,石雪打了很多政策上的擦边球,迅速将业务量扩大到南方华银的5倍左右。

  让北方华银“名声大振”的一件事是:1990年左右,北方华银曾经违规为大连一家商贸公司提供600万元贷款,因该公司发生一桩刑事案件,在案件侦破中,北方华银这笔违规贷款也被公安机关查出,并下令查封北方华银的账目。

  华银信托董事长徐文通为此找“多方”努力,解冻这个封账,封账很快得到解决,“嗅觉灵敏”的金融机构就此认为华银信托有特殊“背景”,北方华银一下子由一个办事处变成一个业务重镇,业务从北京一直做到东北、西北等地区。

  “在参与审理这个案子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涉案人员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在犯罪,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行业里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本案中为大连证券单位犯罪一名直接负责人辩护的海南方圆律师事物所律师廖晖告诉记者。

  关于石雪本人,时任河南省棉仿总厂驻深圳办事处代表的仰融(后任华晨集团董事长)曾经有一句描述:“这个人胆子特大,跟着他干,早晚得翻船”。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石雪,1963年生于北京,1981年至1991年,在中国交通银行工作,并升任会计一职。1991年进入北方华银以前,1993年升任北方华银总经理助理,1995年升任副总经理,1996年代表华银出任大连证券董事长,1998年被中国人民银行任命为华银信托法人代表、董事长。仅仅七年的时间,石雪在华银完成了“三级跳”。

  据知情人士透露,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任命石雪为华银信托法人代表、董事长时,遭到华银内部很多人的反对。即使在任职华银法人代表、董事长时,石雪大连证券董事长的职位也一直保留。

  华银与华晨

  1992年,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成功,成为中国在美国股市融资的第一支股票。这一标志性事件的具体操作人是华晨集团原董事长仰融。而华银成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华晨汽车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服务。

  1990年,华博财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其一切经济活动主要由华银提供资金支持。徐文通任董事长,仰融、夏鼎钧、宫浩出任副总经理。华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到国外去办金融机构,利用这些金融机构去吸收外资。

  1992年,华银和华博合资成立沈阳金杯客车公司(即华晨汽车前身),并到纽约成功上市,上市的具体执行就是由夏鼎钧、仰融、宫浩三人完成的。华晨成功上市后,徐文通和宫浩等从华博退出。

  徐文通回忆说:“当时的程序不规范,怎么处理华银和华晨之间的投资关系,我们也没有实际的运作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这些手续都没有文字的东西和凭据,到底是属于借款还是投资,双方都没有说清。”

  但记者了解到,华银和华晨的资金往来是清楚的。华晨的资产中,华银投资了一大部分 15亿元,这些钱是从工行北京海淀支行借的,之后再由华银借给华晨。

  “这笔钱华晨曾还了一部分,华晨最终欠华银2个多亿,但石雪入主华银后,双方可能就私下交易了……”据当年一位知情人透露。

  据说,1999年,石雪和仰融签定的《华晨与华银资产清算协议》,当时石和仰已经结下亲密关系。华晨还华银的钱是打到了华银的账上还是被石雪个人投资或者用做其它,没有人能知道。

  华晨汽车上市成功,融资8000万美元,国家规定这个资产归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仰融将其全部上交给国家。华晨汽车上市后挂靠在中国教育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由中国金融学院和人民银行教育司共同发起成立,基金会筹集的资金主要用来支持金融教育。

  依原意基金会成立后,华晨每年给其200万元,而基金会不过多干预华晨的运作,但基金会却不满足于此,并要去管理华晨。因此仰融和基金会的矛盾由此而生。

  此矛盾最终演变成了基金会撤了仰融华晨董事局主席的职务,而仰融愤然状告基金会。此后,这一矛盾又扩大为仰融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等严重问题。而衍生出的华晨的华银信托也与经营的初衷越行越远,在当年混乱的信托业圈里,越陷越深,直至最后被央行强行关闭。

  郑小马 李雪山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