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零售店应对药品分类 不良反应监管难在临床处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 23:4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夏金彪

  7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告,到2005年12月31日前,其他处方药在零售药店也将凭医师处方购买。对有资格销售处方药的药店,药监部门将发给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没有通过相关检查的药店,不得销售处方药。这是继7月1日起,对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严格凭医师处方销售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再次实施加强对处方药管理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的措施。本来由于医院垄断了大部分处方,很少有处方会流向零售药店,这次抗菌药限售、严格处方药管理对零售药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不可否认,在中国,抗生素滥用严重,抗菌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屡有发生。对于滥用抗生素的问题,85%的药是从医院销售出去的,但现在却拿药店来开刀,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金象大药房的一位经理对记者诉苦,“目前,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体制,才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也最终会影响药品分类管理。”

  零售药店痛苦应对

  “我们会积极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但显而易见的是药店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萎缩。”药品利润的一再下降让药店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德威治大药房的刘经理表示,抗菌药凭处方销售不仅仅影响到25%的抗菌药销售,相关的用药也会下降,而这个销售额可能要远远超过单纯抗生素的影响。在药品利润渐失的情况下,药店的日子更加难过。

  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家药店发现,出现了药店生意有点“冷”的场面。西单金象大药房的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有位女士要买阿莫西林,可她根本不知道现在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买,只好失望地走了。”谈到抗菌药的销量,工作人员都表示,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有的柜台一上午仅售出了3盒药。某药房的负责人表示,在“限售令”之前,他们药房抗菌药的日营业额超过了2万元,而目前一天他们连锁药房中最好的药房销售抗菌药的营业额也没超过千元。分析其中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有的消费者对持处方购药的新要求不太适应,但更主要的是,消费者将医院开具的处方拿到药房来比较困难。

  面对今后处方药销售的压力,一些药店已经开始筹划对策。一家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表示,7月1日后,药店在处方药方面并不是完全无法与医院竞争,药店与医院药价差距是众所周知的,今后他们会再打价格优势,市民在药店购买可打9折甚至更低的折扣。另一家药店则表示准备申办中药经营项目,以价廉效优的中药替代抗生素。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有实力的大药店打算在自家药店旁边自开诊所,吸引一些不愿去医院的市民前来,楼上取处方,楼下买药品。

  据了解,从1995年开始,卫生部就牵头成立委员会开始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2000年,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行;2000年4月,国家药监局规定粉针剂和大输液必须凭处方销售;2001年10月1日,又规定所有注射剂药品必须凭处方才能销售。从2001年到2003年这段时间国家药监局又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包括这次抗菌药凭处方销售,其目的都在于不断地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要真正实现药品分类管理,配套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医疗制度不改革,药店得不到处方,日子就不会好过。” 北京市第六医院前院长王攻立告诉记者,他认为,抗菌药凭处方销售不是药监局一厢情愿就能实现的,药监局权力有限,必须获得医疗医政部门的支持。

  不良反应监管难在临床处方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告诉记者:“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类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据WHO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抗菌药物费用支出占全部药费15%—30%。在美国,医生每天的处方中,有1.5亿张是抗菌药物,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

  我国约有5000—8000万残疾人,1/3是听力残疾,其中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有关。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则高达95%;我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菌药物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

  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的从事临床九年工作的李医生告诉记者,医生开的处方中至少有45%的抗生素是属于“可用可不用”的。作为业内人士,他认为,促使一些医生“滥开”抗生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抗生素高额的回扣让有的医生手中的处方走了样,另一个就是医生的臆断性用药。李医生认为,目前有些医生的医术确实不高明,既缺乏临床经验,同时又不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标本微生物学检查,据统计,我国目前能够采标本做细菌培养的,不到用抗菌药的1/10。因此,许多医生只能是臆断性用药,这也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之势愈演愈烈。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博士告诉记者,必须对医院加强有关药物不良作用或任何其他药物相关问题的监测,积极做好药物警戒工作。杜博士认为,药物警戒起源于医院,药物警戒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合理、安全地用药。同时,药物警戒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但他也表示,目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还主要靠监测中心和医院的良好关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还缺乏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另外,医院缺乏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的临床药师,也影响了药物警戒工作的正常开展。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