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订货会将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 16:3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姚 峰 上海报道 名存实亡
七月的南京骄阳似火,但老邹终于感到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老邹在江苏电力燃料集团负责燃料采购。日前,江苏省煤炭储量回升到了确保电厂10天的用量,到6月30日这天,江苏省电煤库存已达150万吨,其中省电力燃料集团的库存已由5月上旬的30万吨上升至78万吨。 虽然目前江苏10天的耗用水平仅仅只是超过警戒线的库存量,但“这可是江苏省今年煤炭的最高储量”。 在老邹的记忆中,从2003年的下半年到现在,超过一年多的时间他都是在与煤矿企业和供销部门的无休止的口水战中度过。 “煤炭企业说涨就涨,让我们很被动。”电力燃料集团的一位人士说。他介绍,一天接到同一煤炭企业的几次电话已经非常正常。 煤炭订货会作为煤与电交易方式的惯例,从效果来看已经名存实亡。江苏电力燃料集团的该人士说:“现在不是履行不履行煤炭订货合同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买到煤并能安排上运输的问题。” 秦皇岛煤炭市场的李学刚说,电煤重点合同的约束机制依然没有建立。2004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上,重点订货合同的严肃性没有得到强化,合同兑现率仍然无法保证,即使重点订货煤炭的供求,受未来市场变化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 这样看来,虽然全国煤炭订货会有了乐观的结果,但实际作用还难以定性和评估;因为很多电煤重点合同只签了量而没有确定价格,所以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销售公司杨鹏说:“2004年煤炭订货交易反而给电煤供应留下了后患。” 电煤订货会近乎无果 江苏省电力燃料集团先后到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徐矿集团、兖矿集团、准格尔能源集团组织落实煤炭资源,加大煤炭催调力度,提高煤炭兑现率。 同时,电力燃料集团还收集了进口煤炭信息,向各电厂下发了意向征询单。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6月通过省电力燃料集团签订了进口1.4万吨朝鲜煤炭的合同;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也通过华电集团拟从海上进口2万吨越南煤炭,以解决铁路运力的不足。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内部明电”——《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电煤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全面落实电煤供应,电煤供应工作已上升到政治高度、全局高度和纪律高度。 但现在看来,如果要保证电煤库存达到更高一些的水平,已经近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有一笔帐很清楚,如果按照12天耗用水平考核,国电直供系统的电煤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增加煤炭采购640万吨左右,如果按照15天耗用水平考核,需要增加煤炭采购980万吨左右。这对于现在的持续紧缺的电煤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数字。去年年底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电煤订货会(简称福州会议)身影依稀,按说国电直供系统的电煤应该有了保证,如今怎么又紧张呢? 当时的数据显示,福州会议完成重点合同订货4.8亿吨,其中电力、冶金、出口等重点行业订货分别完成2.51亿吨、0.55亿吨和0.77亿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按照国家发改委意见在2003年合同基础上上调12元。公开资料说,煤电双方顺利地签下90%的合同。 但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销售公司杨鹏透露,煤电双方对此次国家发改委协调价格争议很大,有些重点合同只签订了量而没有签订价格。 他分析,从重点订货量和订货进程安排上看2004年订货交易会相比去年,应视为较成功的,但仔细分析电煤的构成,就会发现2004年订货交易会实际上也是不成功的。 电煤需求量今年在8亿吨以上,而重点电煤合同只有2.8亿吨左右,不及总量的1/3,计划外电煤和市场补充的部分电煤,既没有签订量,更无法谈上价格;因为煤炭生产的均衡性要求生产出来的煤炭尽快销售出去,煤炭企业担心销售去向,往年基本上在订货会上根据生产计划量签订合同量,而今年由于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企业在订货交易会上电煤计划外合同谈不下来,大都采取了“背回去”的策略。而电力行业一直对电煤市场有习惯性判断。前几年煤炭市场疲软,除了春节前后和7、8月份用煤高峰期煤价略高之外,其余时间煤价普遍偏低。一般来说,电力企业用国有重点煤矿的煤炭在解决完燃眉之急之后,完全可以在销售淡季用比订货会上更低的价格从众多小煤矿取得足够的煤源。 但现在的情况让电力行业的“算盘”没有如意。进入今年2-3月份,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煤炭价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逆势上升20元/吨左右。 往年一旦春节过后,也就是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后不久,港口库存便会直线上升,去年2月份秦皇岛库存就升至340万吨的挤港局面,而今年秦皇岛港存从去年底的200万吨库存到2月份只升至270万吨库存,南方港口库存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长江有些港口几乎没有库存。 许多电力企业还想依据过去的市场规律,利用煤炭销售淡季压低价格,增加库存。但市场的变化,使电力企业“算盘”落空。 发改委去留之间 虽然价格还是电煤之争的主因,但处于这场博弈的各方却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除了电与煤的“散与统”的位置交错,这场博弈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发改委——的立场耐人寻味。 然而截至2004年,举办全国性的煤炭订货会已经有20个年头了,这也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订货模式,它和市场的脱节和不适应性也越来越显露出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之前表示,全国煤炭订货会明年将面临改革。 在今年福州的电煤订货会上,发改委表示,明年将不再采用煤炭订货会的形式,连续三年无休止的口水战,已经使调解乏术的发改委无话可说。 “我希望从明年开始,是不是能够用其他的办法来代替这个煤炭订货会的形式。”张国宝是用这样的语气来表达他对电煤订货的看法。 作为避免尴尬局面再度上演的尝试,2004年的煤炭订货会发改委有备而来,首次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允许发电用煤价格每吨上涨不超过12元,同时允许发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涨7厘,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涨8厘。 张国宝说:“我负责这个煤炭的订货工作和煤炭工业的生产第五个年头了,从第一个年头的订货会上,我就大声疾呼,要改革目前这种煤炭订货的制度。” 然而对于发改委走还是留,电与煤之间的立场迥异。 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经贸委副主任王纪仁就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建议:用电子商务取代煤炭订货会势在必行。 煤炭行业认为,福州会议上的“煤电价格联动”不但未解决“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而且引发了“计划电价”与“市场电价”的矛盾。 一种观点在煤炭行业甚嚣尘上:与其这样半推半就地联动,不如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交给市场,由市场的力量自行调节。 但是,电力行业的分析人士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替代煤炭订货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双方的争端。甚至《中国电力报》此前撰文说:“无论采用什么订货形式,从眼前来看,发改委难脱其身。” 电力行业的态度明确:在煤炭和电力行业的改革没有完成之前,发改委必须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对煤电价格之争进行调解,如果处于产业链顶端的煤电发生了问题,整个工业体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动荡很难预料。 所以虽然改革的想法发改委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但张国宝坦承,煤炭订货的现有体制改革起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