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17:51 《东方企业家》杂志 | |||||||||
98年,民营摩托车企业吉利公司采用先斩后奏的方式,在没有“准生证”的情形之下,闯入造车的“禁区”,推出民企首批制造的吉利轿车。2001年11月10日,吉利豪情汽车的吉利牌JL6360型轻型客车,出现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第六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此事曾经引起汽车业震动,被誉为“汽车工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标志。 几年过去,吉利在民企造车的舞台上大唱“独角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浙江金华
如果说“车市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那么,面对汽车产业这块“奶酪”,民营企业动足脑筋,为如何“后发制人”下足功夫。 民营资本抢入汽车业 从吉利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企业至今,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业的模式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以吉利为代表的“闯关”型,在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采用先斩后奏的方式先行进入。直到4年后,吉利才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第二种是授权经营型,代表企业为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第三种是管理层收购型,代表企业是上海宇通。上海宇通通过拍卖,获得郑州市财政局所持宇通集团9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宇通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600066)15.47%股权,使宇通客车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由包括宇通集团主要高管人员等21位自然人出资设立的上海宇通;第四种模式是买壳型,通过收购国有汽车企业来获得汽车生产资格,这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最简单易行的操作模式,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民资均采用这种模式跻身汽车业。 尤其在2003年,民营企业投身汽车业的表现极为活跃—— 1月23日,素有“电池大王”之称的王传福,不顾香港多支基金的质疑,通过旗下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以2.5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正式挥师整车制造业。时隔一周,贵州省一家民营企业——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与贵航集团签署了《云雀轿车项目授权经营协议》,以项目承包的方式,正式接手贵航云雀这家由国有企业控股的轿车厂。 接下来的行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4月,做工业照明设备的浙江中誉联手东风收购武汉万通汽车;5月,做汽配的宁波华翔收购河北中兴汽车;10月,宁波奥克斯集团收购了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12月,格林柯尔宣布出资4亿元控股扬州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公司…… 令民企激动的是:2003年12月15日,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发行1.14亿股H股,募集资金15.16亿港元。这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据报道,其公开招股时备受追捧,公众超额认购高达682倍,甚至超过了中国人保。这标志着国内民企在汽车产业的运作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民营资本看中的还有汽车业的融资和上市前景,不可否认这是一条资本增值的捷径。 生存与发展才是根本 但还是有专家指出,目前阶段民资进入汽车业的优势并不明显。从产业特点来讲,汽车制造属于资金密集、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都有很高的门槛。民资即使能挤进去,要想活下来并做大也不容易。 以吉利而言,在2001年解决了生产许可难题之后,资金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2003年,吉利的中长期规划开始实施,最终目标是要使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中超过10%,其中2005年实现产销轿车30万辆,到2015年则要实现产销轿车200万辆。银行贷款显然已无法满足其资金饥渴。这就是说,在解决了进入问题后,还不能高枕无忧,接下来就要面对如何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问题。 2004年1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国润控股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公司的两个自然人股东分别向李书福的全资公司转让了15%和17%的股份。如此一来,李书福就间接持有国润控股20%的股份,成为国润控股的大股东,这就意味着其运作近两年的香港借壳上市计划已经实现。尽管李书福本人对此轻描淡写,但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李书福正式表态:不满足于经济型轿车,吉利也要推高端车、商务车。未来吉利轿车的产品线将包括经济型轿车、中型轿车、时尚个性化车、高端车和商务车在内的五大系列。其中时尚个性化车将不仅局限于跑车,也将包括一些小型的SRV、SUV等车型。 民营汽车企业的未来,短期的可能性是为跨国公司做OEM,其中包括整车散件组装和零部件加工制造。从长远来看,就是利用国企转制之机,收购重组国有汽车企业。例如,2002年下半年以来,德隆控股的上市公司——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实现了对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控股。以短短一年多时间,德隆控制了国内重卡市场50%的份额。 接下来,民营资本最好的机会无非是一汽、二汽和上汽的民营化。从目前来看,不少民营企业已成为这三家厂商的配套客户。 过去4年的数据已经表明,汽车业收入增幅基本大于销量增幅,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的高位。预计,2004年汽车业利润增幅大于23%。短时期内的高利润势必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趋之若鹜。 但无论如何,随着民营资本流水一样涌入汽车业,中国的自主品牌有了更多的希望,而期待降价的消费者也有了更多期望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