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农信社 > 正文
 

后农信社改革面临六大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06:0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周宏 发自上海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在“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表示,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未来3—5年将面临六大难题,包括防止新增坏账、规范民间借贷、推进农保等等,而妥善处理这六大难题,将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谢平表示,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问题。为解决农信社的问题,国家前期总共已投入1450亿元人民币,弥补了一半的成本。对农信社清理整顿后,基本保持一县一个信用社的安排。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农村信用社在这轮改革完成之后,会不会在3—5年之后重新暴露出问题。这样的难题集中在六个方面。

  难题一,如何防止农信社的高坏账现象在3—5年后卷土重来。谢平认为,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对城市信用社进行严格的外部监管。有问题苗头,要及时纠正。不能等窟窿大了再收拾,否则将付出非常大的成本。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应该推动存款保险体制的建立,再加上地方政府好的管理,多层次进行工作,才有可能保证这次改革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

  难题二,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生存问题。谢平透露,中国有200多个县处于老少边穷状态。当地的地方经济根本无法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也达不到金融机构需要的规模经济和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它们的运行原来由农行承担,现在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承担。

  这样的地方金融服务究竟由谁承担,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是央行正在研究的问题。是依靠商业性金融,还是政策性金融;是继续纯公共产品的金融服务,还是商业性的金融服务,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答案。

  难题三,如何开展农业保险。谢平认为,农业品生产包含两个风险,一个是自然风险,另一个是价格风险。前者靠农业保险对冲,后者依靠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但中国农村改革在农保上多年徘徊不前,导致隐含的农业贷款面临风险。尽管各方包括中国保监会提出了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多种主要模式,但实际的可操作性都不高。

  难题四,如何看待农村民间借贷行为。谢平认为,作为沿袭几千年的自然借贷安排,民间借贷有自身的效率,也不可能消灭,但这种自发行为对正规金融行为有相当杀伤力。因此,必须要加以妥善处理。但对民间借贷行为,要立法规范很难,因为它不具备合法性。加以扶植也不妥当,容忍也不可取。

  难题五,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要不要搞强制性的社区再投资法。即要求任何商业银行将吸收储蓄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市场,美国有类似的法案很成功。但这个问题在中国争论了十几年,也没有定论。

  难题六,农信社到底是采用一县一社还是一县多社的模式;是维持一县一社的小范围垄断模式,还是引入竞争。而一旦引入竞争,采取何种模式,引入哪些机构,都是争论的焦点。谢平表示,这两个模式各有利弊,对于模式选择的争论一直存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