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风”劲吹、车市低迷 中小汽车企业绝地求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3日 16:3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梁美娜 哈航-昌河正在力促南北整合、吉利减员瘦身、云雀命悬一线。“降风”劲吹、车市低迷,中小企业又一次被逼到了刀口浪尖。 重组
绝境之下,行走江湖,听来有些悲壮,但这条求生之道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中小企业的不二法门。 于是,“攀亲戚”、“结姻缘”成了身处困境的中小车商的首选之举。不管是“明媒正娶”,还是“私定终身”,眼下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已然进行得有声有色。如果企业还存有一定实力的话,被重组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就能攀上一家富亲家,特别是有国外或国内大企业背景的一些小企业会更容易被收并进去;如果产量较小,生产能力较差,这样的企业就可能“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 一些中型的企业希望能够并入三大集团,因为它们的配件成熟,体系比较健全,但总希望自此一了百了,不会再为生计担忧,大有“从一而终”之势。 针对业界关于三江雷诺与东风已完成并购的传闻,三江雷诺内部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三江雷诺与东风的合作目前尚处于不明朗的阶段,估计9月份之后,会有比较明确的消息。”此前三江雷诺受累于德隆系,急等着东风和雷诺来救自己,但东风现在比较缺钱,雷诺的财政状况也不好,这就决定东风雷诺最好是集中全力搞轿车,而不是在孝感这个项目上陷得太深,尽管三江望穿秋水,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东风雷诺的支持仍是个问号。 与这些中型企业的固执不同,某些企业则表现得相对理性,希望有机会全身而退。但是新的产业政策已不允许外行业借壳、卖壳,无奈之下,一些聪明的企业以吸收股份合作为由,假借并购重组之名,来行胜利大逃亡之实。借汽车上游零配件厂商参与,达多股投资、优化资产的目的,这样既绕过了政策限制,又拯救压在手中的烂摊子,已经被部分后进企业看作是一条不错的求生之法。 有些企业重组则带有更多的官方色彩。前有上汽通用整合柳州五菱、江淮和安凯合并,近来又传出哈航和昌河跨地域牵手的消息,据说这是在中国航空第二集团公司一手撮合下完成的。 中汽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表示:不景气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地方政府扶植的地方汽车企业,现在整车厂市场不被看好,大型企业开始打价格战、拼内耗、拼积蓄,一般的汽车企业将更难维持生计,这些地方企业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再输血也毫无意义,因此政府急于转嫁负担就不难理解了。 断炊 在第八届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富士重工突然宣布:放弃“云雀”品牌。贵州云雀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日本人的抽身而退无异于使本身就不济的贵州云雀折断了双翼,当然,在这中间黯然泪下的还有庞青年和他的浙江金华青年集团。其实,早在今年二三月间,庞青年携巨资收购云雀,成立贵州贵航青年轿车制造有限公司时,他就明确目标直奔轿车市场杀来。但这次富士重工携带技术全身而退,对庞青年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彻底的釜底抽薪,更破碎了他近在咫尺的轿车梦。 据内部人士讲,目前,云雀的产能只有不足两万辆,每年的实际产量几千辆。而原来的东家贵航集团早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其正常生产。显然,云雀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 为了求证目前云雀处于停产状态的传言,记者随后在联系刚刚进入贵州云雀的浙江青年集团总载庞青年时,却被总裁办的一位男士拒绝了。 瘦身 相对于地方国有中小汽车厂商,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领军人物,吉利集团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但6月28日,在吉利集团汽车销售公司的整合会议上,吉利高层也宣布将对吉利汽车原有销售公司进行整合,吉利和华普两家销售公司整合到一起,并将剩余人员进行“分流”。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继车市整体低迷和价格风暴后,吉利做出的最大反应。 而据吉利汽车集团公关部经理刘健全表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内部整合,“主要是对原来两家销售公司的派出人员进行整合。” 尽管刘健全一再强调,调整后的销售网络并无变化,吉利和华普的车终端销售,还将保持独立。但业内人士分析,吉利这次调整的最大的目的可能在于减员增效。 据吉利汽车销售公司一位内部人员说,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100多名原来的销售人员,并不是全部进入了整合后的新销售公司。其实,吉利的举措无可厚非,正像人们分析的一样,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行动”恰恰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了目前车市的大环境。 在采访中,一些和吉利境况相似的企业对吉利的做法只表示出谨慎的赞同,“在没有确定具体的操作细则之前,我们还不想对外过多地透露什么。”但语气中流露出,一场车市裁员风暴似乎已不可避免,也许厂商“瘦身”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刮骨疗伤之痛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日子,因为这就是现在真实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