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煤炭业 > 正文
 
山东兖矿集团德国购厂 企业升级走捷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 10:0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一琨 尹永铸 北京、兖州报道

  兖矿德国购买焦炭厂

  整个山东兖矿集团——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处于沉默之中。兖矿刚刚完成的一项雄心勃勃的收购计划让他们不得不闭上了嘴。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18日报道,中国最大的煤炭类上市公司之一兖州煤业(资讯 行情 论坛)从德国购买了一家焦炭工厂,将会把该厂拆解并移植中国。

  兖矿集团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家焦炭厂名为凯泽斯图尔,年生产焦炭200万吨,技术设备非常先进。兖矿集团是以购买技术的方式完成此项收购的,他们将把这家工厂拆解,然后在国内重建。据估计,重建后的焦炭厂将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焦炭厂,这种操作方式比在全球市场采购新技术要便宜得多,收购后将大大提高兖矿集团的焦炭产能。

  兖矿集团的人士透露,厂址已经确定,位于山东兖州与济宁交界处的黄屯。目前,此收购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德方不再介入此事。位于山东黄屯的新厂将由兖矿、日本及巴西三方合资重建,合资细节正在紧张谈判中。集团人士表示,兖矿肯定会处于优势控股地位。

  2004年5月底,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与兖矿集团签署了一项在中国进行焦炭生产的协议,根据协议,两家每年恰好将生产焦炭200万吨,此外,这家巴西公司正在研究与兖矿集团就在山东省赵楼新建焦炭煤矿计划中合作的可行性。参与黄屯新厂的巴西合资方会不会就是淡水河谷公司(CVRD)呢?记者就此求证兖矿有关人士,后者不置可否。

  这次收购的微妙之处在于,焦炭生产作为本轮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一直是个颇有禁忌的话题。而兖矿此次举动几乎是“背着”当地政府进行的。

  据悉,项目筹备组副主任冯保田因为出现在《金融时报》的文章里被集团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这件事在整个集团引起的震动很大,以致几乎全厂的人都对此项收购噤若寒蝉。”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尽管出于对外界关注的疑虑,兖矿集团小心翼翼,但是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收购方式对于急于利用全球化机会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虽然不愿披露收购价格,但是来自德国的消息表明,兖矿是用收废品的价钱买了这家工厂。他们买的是工厂的技术,这比今天中国的任何技术都要好。买的炼焦炉有7.63米高,而目前国内最高的炉只有6米。

  行业分析师表示,此次收购有可能大大提升兖州煤业的盈利状况。目前兖州煤业的焦炭产量很小,但这块业务的利润很高。目前中国国内每吨焦炭售价为人民币420元,每吨出口焦炭售价高达1400元人民币。德国是中国最大的焦炭客户之一。

  兖矿决不是第一个发现海外收购机会的中国企业。来自江苏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出资整体收购了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旗下的多特蒙特钢厂,用20多艘万吨轮将总重30万吨的全套设备拆解回国,沙钢借此向年产千万吨钢的目标迅速迈进。

  而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中国企业摆脱锁死在产业链下游这一糟糕命运的重要战略举动。

  挣脱产业链末位良机

  “中国去年出口了53亿双鞋,等于给全世界每人生产了一双鞋。”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这种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工业品支撑了中国出口的一大块,也注定了中国公司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末端位置。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如果全球产业分工呈金字塔状,那么众多中国公司连二级供应商都算不上,很多是三级、四级供应商。他举例说,浙江著名企业万向集团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但万向根本没有向福特、通用供货的资格,而是在向福特、通用的二级、三级供货商供货。

  要改变这种位置,中国本土企业需要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和更为全球化的操作思路。张维迎认为,中国公司急需从产业链的低端爬到产业链的高端,担当整个产业链的“包工头”,从而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大公司。

  目前由于资金链条断裂而“公司的价值已经归零”的德隆公司,认为自己是“全球产业整合”这一思路的开创者和实践者。

  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向宏说:“德隆最标榜的全球产业整合,包括飞机、轻轨等行业,不是在价值链低端简单地引进技术,而是在价值链高端去并购全球企业,然后通过要素资源在欧美市场、中国市场的重新分配,实现管理、技术、品牌和劳动力资源的产业链重组。”

  向宏认为,中国企业不应该迷恋于世界工厂的位置,当生产成本不再,国际资本转移,中国将无法避免“拉美化”的命运——为国际资本遗弃。近年来,欧美国家处于产业调整的艰难时刻,一些国家的纺织、机械、钢铁等传统制造企业纷纷减产,甚至停产关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这个来自于全球化的机会也会稍纵即逝。

  “我们只有两到三年时间摆脱拉美化的命运,一旦欧洲经济复苏,我们就没机会了。”向宏说。

  “中国公司必须向世界表明,他们将建设一家总部在中国的全球公司。”安可顾问有限公司全球总裁郭兰诗说。他的安可公司目前在中国内地设有三家分支机构,已经有不少中国客户开始从她那里寻求海外扩张的通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兖矿集团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