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3C融合困难 短期内难从博览会走向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12:34 南方日报

  从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到近日举办的“青博会”,3C融合产品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展览的“宠儿”。在青博会上,国内家电巨头TCL、海信、海尔、康佳以及跨国巨头松下、西门子、飞利浦等都展示了自己最高端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包括3C融合的最新产品,如网络冰箱、数字网络电视等。业内人士指出,各种类型的博览会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展示企业科技实力和形象的舞台,所以将很多概念性的产品拿出来不仅可以赚足面子,而且可以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了解到这些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3C融合产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品真正走向市场依然任重道远。

  在中国电子商会举办的“全球消费电子技术3C融合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指出:“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导的3C融合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数字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尚因为各方利益的纠缠迟迟不能出台,而数字技术与日本、韩国也有较大差距,因此,一直处在全球消费类电子产业链最底端的中国企业目前很难在3C融合领域占到先机。

  核心技术缺乏影响3C发展

  3C融合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具体表现形式仍不明朗,比如说,到底是可移 动的通讯产品,还是传统彩电或者PC产品最终能够成为3C融合产品的主导呢?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随着3C融合的来临,消费类电子行业面临着很多难题。其中家电行业核心知识产权少这一问题首当其冲。因为与跨国公司,特别是IT和通讯巨头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的研发投入相比,国内企业研发力量明显薄弱。为了尽快把握核心技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情便时有发生,目前出现的“标志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事件”上升的势头正反映了这一状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邓军表示,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状况是“保护不力和保护过度并存”。国内企业在正常使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方面明显缺乏经验,而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对国内3C企业的出口产生了打击。

  此外,国内企业缺乏自有品牌的建设,除了海尔、TCL等个别企业外,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全球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最底端,打造自有品牌,对于国内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改变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不利地位极为重要,中国企业应该在综合实力和信誉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手机生产准入政策将变

  娄勤俭表示,目前传统家电行业的数字化步伐加快,模拟家电被淘汰的步伐加快。相应的是,PC、通讯和消费类电子很难划分彼此的界限,旧有定义已被打破,手机准入政策正在此背景下酝酿改变。原有的家电按照黑电、白电来区分,然而目前家电、通信、电脑这3C各自定义都已经改变,但是按照信息产业部原有的审批手续,手机仍属于通信类产品。7月1日,随着国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原先限制手机生产的牌照发放规定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

  虽然3C融合从技术到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上都还不成熟,但是中国市场是个“消费超前”的市场。据TCL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史万文介绍,中国在3C融合的问题目前是与欧美日韩企业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甚至比欧美还要领先了一个“身位”。在欧美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卖场中,传统的CRT电视、诺基亚5110手机仍然大行其道,而PDA手机则首先在中国上市,这说明中国消费者对高端新技术产品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中国的企业理应在3C融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目前是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最大制造、出口和消费基地,这吸引了很多国外企业前来投资,而对中国市场不熟悉的他们必须找到本土企业进行合作,这便使中国企业获得了机会。去年3月,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成立华为3Com公司,TCL则与英特尔合建了“3C联合实验室”,在这些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将获得国际化的技术合作平台,有利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也有利于推广3C融合产品。

  本报记者 郎朗 青岛报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3C融合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大学生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广东浙江卫视携手财富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