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大幕拉开 民族保险业迎来新一轮繁荣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17: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毛晓梅) 权威人士透露,今年将有近20家新的中资公司进入保险市场。眼下,一轮保险市场主体的“扩容”大幕已经拉开: 本月初,花旗集团子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与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开始组建一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保监会已在6月4日批复同意国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国民人寿由北京物美投资集团等6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 6月7日,太平人寿发起的专业年金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保监会的准生证。同日,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梓木从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手中接过了寿险公司的筹建牌照。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集团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新的子公司:中国人寿准备设立财险公司;中国人保准备设立寿险和健康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准备设立一家寿险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 在一个新兴市场国家里,市场主体的增加是一个常态,加之国际保险商看好中国市场,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的不断深入,已经让人们不以为奇;但最近新中资保险公司的频频亮相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从1996年到今年一季末,除在今年3月批设上海安信这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外,保监会几乎没有新批中资保险公司。 1996年,新华、泰康、天安、华安四家保险公司获批成立,此后,保险监管机构就停发了中资商业保险公司的牌照。虽然在2003、2004年间,民生保险公司、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且其股东以中资为主,但它们被视为履行入世承诺专门为合资而设立的四家寿险“壳”公司,因此并不被看作是中资保险公司。去年10月挂牌的大地财产保险公司是从中国再保险公司分离出来的,不符合业内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定义,因此也不被视为新成立的中资保险公司。 此间观察家分析,停发中资保险公司牌照,主要是为了促使1996年成立的一批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以时间换取成长空间,因为保险业统计显示,保险公司从开业之初的亏损到盈亏平衡及稳定盈利约需8年时间。 “即使是最小的中资公司,其规模也比同类型外资公司大”,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说,“像寿险中最小的泰康,产险中最小的永安,都比友邦或其他外资产险公司大。否则,如果1996之后仍然继续批设中资公司,可能会产生很多长不大的‘娃娃公司’,不利于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保监会之所以要加快新中资牌照的发放,应该考虑的是多方面的因素。我国保险业今年11月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在此之前,先应当对国内放开,让更多合格的民营资本进入本土保险市场,按照WTO的规则消化对外资开放的压力,而且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虽然获得巨大的发展,但整个承保能力还很有限,从做大做强出发,也需要迅速发展民族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