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百亿IT采购真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 1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法争 | ||||||||||
本报记者 王法争 山东报道 台北“百亿采购”归来,海尔要做全线IT的计划开始面临各方质询。 与此同时,海尔电脑的操盘者上海海成内部也正在发生巨变。据可靠消息,海成已经从上海搬迁至其合作伙伴台湾宝成集团大陆制造基地所在的东莞。
另外,记者获悉,来自华硕电脑的海成总经理雷师凯日前已经离职,该职位现在空缺。目前海成的高层管理“规格非常高”,海尔方面的代表是其集团副总裁周云杰,台湾宝成方面的代表则由精成科技集团中国区代表刘兆国出任。 目前,海成的日常工作由刘兆国打理。 百亿采购之说 本报2004年6月14日《台北百亿大采购 海尔要做全线IT》报道,在6月1日-6月5日举行的台北Computex电脑展上,海尔集团与力晶、勤茂等台湾厂商签下了该展会上最大的一笔定单,涉及到的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所用内存模组、PHS模组、无线芯片及感测元件等,采购规模达到100亿人民币。 海尔方面对此未做任何正面回应。但有关分析人士认为,海尔IT产业现在没有能力消化这么多的上游产品。 该人士分析说,去年国内最大的IT厂商联想集团的销售额为238亿元左右,除去30%左右的零部件内协,30%左右的毛利润,其一年的对外采购也就是在100亿上下。刚刚在IT领域发力的海尔怎么能有联想那么好的胃口? 联想集团去年PC出货量为280万台,笔记本销售量在30万台左右,都稳居中国市场首位。即使充分考虑增长情况,海尔在今年IT领域的销售也很难做到联想的1/4,就是说,100亿的采购需要3-4年的时间来消化。 渠道移植 自台湾回来,周云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尔再次进军IT业,正是水到渠成的好时节。最有利的变化就是:家电业和IT业的日渐融合。”他的意思是,海尔庞大的营销网络自然可以在未来的笔记本市场有所作为。 有国内分析师认为,家电渠道的确吞噬了部分专业IT渠道的市场份额,但速度不是想象的那么快。从目前来看,PC、笔记本等还是以分销商到专卖店到展示中心专业渠道为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灿坤的3C连锁店在全国开得如火如荼,但代表电脑(computer)的那一环始终最弱,不如家电、通讯产品好销。“消费者对于卖家电的渠道所销售的计算机会有质疑。” 分析师认为,海尔选择笔记本作为在IT领域的突破口应该说是正确的,但也很有难度,“对所有的笔记本或者PC厂商来说,大家在技术层面上大致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市场成绩更多地依靠对渠道的把握。”而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市场上的老大联想是靠金字塔式的分销,新秀DELL则是靠着独门暗器直销异军突起,赢得了和霸主联想对话的资格,其他厂商基本都比他们差一个等级。 在这种形势下,海尔如果打算在渠道上取得进展就很有难度,因为各地的优秀的、甚至有潜力的经销商都在联想的旗下,一个新品牌策反他们几乎不可能。济南的一家联想的分销商就对记者提到,“要我做一个新牌子,风险太大了,利润厚也不敢接。再说了,像笔记本这样的产品消费者就认IBM、联想等大品牌。 为了迅速取得优势,海尔的同城兄弟海信正努力在渠道上突破,发起了“TOP 10计划”——计划在全国30个城市里招募90余家分销商,而这90余家分销商必须都是各个区域前十名的综合渠道商。反观海尔在此方面似乎没有任何动作,在海尔电脑目前的40余家经销商中,除了四五家家电渠道,其他的专业IT渠道在当地都不算强势。 重拳在出口战略 重出江湖的海尔电脑似乎对国外市场颇感兴趣。 最近有两条新闻相继出现在媒体上:先是5500台标有“海尔”品牌标志的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登陆法国市场,接着又成功向澳大利亚出口5000台海尔笔记本。这两件事被渲染为“我国电脑自有品牌首次试水国际市场”。 海尔有关人士用数字解释其出口战略,“去年全球笔记本市场达到3400万台-3600万台,其中美国1000万台,欧洲400万台,日本700万台,而中国市场不过140万台。光做国内市场,仅占很小一部分。”该人士同时放言,海尔电脑目标是要成为与IBM、东芝并驾齐驱的一流品牌。 有关分析人士对海尔的豪言感到不可理解,海尔的产品本来就是台湾工厂的代工产物,在价格和质量上比联想、明基、华硕暂无优势。 该人士透露,海尔笔记本出口澳大利亚时,外方经销商是澳大利亚金星公司,金星公司是澳大利亚墨尔本老虎篮球队俱乐部第一大股东,而海尔集团刚刚对外宣布正式冠名墨尔本篮球队,并聘请该队队长安德鲁.盖茨出任海尔电脑形象代言人。此前成功出口澳大利亚5000台海尔笔记本,可能与此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