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显示背投渐成另类势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 16:57 《中国电子报》 胡春民 | ||||||||||
在高端电视家族里,以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曾被贬为过渡产品的背投电视,因为微显示背投电视的崛起而日益受到彩电企业的青睐。所谓微显示背投电视是指LCD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当前技术比较成熟的主要是前两者。目前,国内外企业纷纷涉足背投电视领域,继平板电视之后,微显示背投电视将成为高端电视另外一股势力。
微显示背投受关注 在三种微显示背投电视当中,最初LCD背投电视并没有被国内外彩电企业看好,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虽然LCD微显示技术在前投影机方面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LCD微显示芯片的供货情况则非常紧张。当前,作为全球主要LCD微显示芯片供应商的索尼、爱普生,还主要以满足投影机对LCD微显示芯片的需求,且主要供应给日本、欧洲以及北美市场,中国市场还不是他们供货的重点。 不过,在中国最早推出LCD背投电视的则是三洋。在中国外资彩电品牌当中,三洋只能算是二线品牌,在松下、三星、LG等日韩企业纷纷推出平板电视的时候,他们率先拿LCD背投电视开拓中国高端彩电市场,意在抢占先机。据了解,三洋是索尼、爱普生较早的合作伙伴,从他们那里很容易获得LCD微显示芯片的支持。再者,三洋最早打开中国LCD背投电视的市场,从而确立其在中国微显示背投电视领域的巨头地位。 三洋在中国市场推出的LCD背投电视是三片式的,所以还存在一个“会聚”问题。在三洋去年年底推出三片式LCD背投电视之后,韩国三星近期在中国市场也推出了三片式LCD背投电视,但三星则把它称作MD电视,以与CRT背投电视相区分。索尼也在近日宣布,其LCD背投将在下半年投放中国市场。 看好微显示背投电视的企业还有飞利浦,不过,飞利浦几乎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LCOS背投电视上。近期,他们的单片LCOS背投电视已经开始在美国上市,其在中国也正在筹划“LCOS产业联盟”,图谋在中国掀起LCOS背投旋风。但是,由于LCOS背投电视目前还不是太成熟,距离量产还有一段时间要等待。 三星、LG、三洋、飞利浦等彩电企业纷纷涉足微显示背投领域的同时,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提供商夏普,目前也将目光锁定微显示背投电视。 就在国外彩电企业纷纷开辟微显示背投电视市场之时,国内彩电企业的目光也相当敏锐。创维和长虹近期分别与德州仪器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于近日相继启动,他们将重点推DLP背投。 此外,康佳近期也开始大规模涉足背投电视领域,并将微显示背投电视作为今后背投电视发展的重点。夏新、TCL、海信、上广电等企业也开始把微显示背投电视作为今后着力的重点。 能否自成一股势力? 三星是世界上掌握着液晶屏技术和等离子屏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平板电视当然会成为其最大的王牌。但是,在中国市场上三星为何又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他们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微显示背投电视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平板电视虽然注定要成为未来数字电视时代消费最为重要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平板电视的价格一直都在降,鉴于屏的限制,大屏幕等离子电视、大屏幕液晶电视的价格与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还有一段距离。40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视其价格大都在3万元以上,而2万元以下的大屏幕电视的市场空间,正好为微显示背投电视所涵盖。 最早看到这一商机的企业是美国的德州仪器,他们所提供的DLP微显示芯片除了满足投影机市场需求之外,目前正积极在全球彩电企业当中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推出DLP背投电视。 韩国的LG是与德州仪器最早进行合作的企业之一,从去年中期开始,LG在中国沈阳的工厂就开始量产DLP背投电视。不过,当时LG把其称为光显电视。今年春节前后,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DLP背投电视反响良好。 LG在DLP背投电视领域的成功让三星看在眼里。据三星方面称,他们在微显示背投电视领域有着完整的战略,今年推出LCD背投电视,随后还将相继推出DLP背投电视、LCOS背投电视,形成与平板电视并驾齐驱的微显示背投电视的势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当前第6代、第7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还没有大规模量产之时,30英寸液晶电视仍是液晶电视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在家庭客厅日益宽敞的今天,小屏幕的液晶电视不能满足客厅的需求。 即使第6代、第7代液晶面板量产之后,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的价格也很难与同尺寸的等离子电视相比,而同尺寸的微显示背投电视以不足2万元的价格恰恰可以弥补液晶电视在价格上的劣势。 可以预测,微显示背投电视最终会不会成为与平板电视并驾齐驱的另外一股势力。这关键看两个因素:其一,微显示背投电视能否在短期内突破量产不大的瓶颈;其二,40英寸以上大屏幕平板电视价格是否会在短期跌至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