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水业市场化中的转型杠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 14:43 《经济》杂志 | |||||||||
相关文章: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一力博士分析温州市水头镇水荒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供给机制。如果高消耗的企业在利用资源时需付出更高的成本,就会节约使用资源,就会
撬动浙江模式转型的杠杆也许就是水、电等基础资源的市场化。我们已经看到,浙江的水业市场化的探索已经开始,尽管路途崎岖泥泞。 在浙江工厂林立的旱地上,温州是一块罕见的绿洲。在2003年大旱期间,温州市区也基本上没有闹过水荒。 一手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现年50岁的温州人周道义。体形和外貌都与香港影星成奎安有几分相似的周道义,1994年进入温州市自来水公司,如今是温州市水务集团的党委书记、总经理,掌管着8个亿的国有资产。 周道义将此归结为“市场化经营”的结果,实际上,1999年旗下的浦东水厂二期竣工后,周道义就组建水务集团公司,财政补贴也从此掐断,水务集团开始自谋发展,2001年接手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之后,拥有4座自来水厂的温州水务集团日供水能力达60万吨,即使在2003年大旱期间,温州市区也基本上没有闹过水荒。 水务集团不仅逐步更换了40多年前铺设的供水管道,新建了3个水厂,还搞起了纯净水公司等第三产业,用周道义的话说,企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市场之路关山重重 事实上,周道义号称的“市场化经营”面临着许多难关,任重道远。 2004年4月初,温州水务集团斥资2.9亿元股金,受让了温州市供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即温州珊溪水利枢纽供水配套工程建设指挥部)82.89%的股份,其余17.11%股份也将于近期收归温州水务集团。 温州当地媒体对此评价说,此举乃国内的公用事业企业向市场化迈进、由政府投资转向企业投资的“一次积极探索”。 周道义也对外称,“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化运作,在水务集团多年的经营中尚属首次”。 但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温州市供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为温州市财政局下属单位,根据转让协议,“温州市财政局在供水投资开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任职的人员,相应变换为温州水务集团员工,珊溪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人员也由水务集团予以合理安排使用”,不仅如此,水务集团还需承担该指挥部有关临时贷款并筹集下一步建设资金。 该人士分析说,正在建设的珊溪枢纽工程突然易手,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便是资金窟窿,而在“市场化操作”得背后,很可能是有关部门向温州水务集团转移的又一个包袱。 据周道义介绍,在购入珊溪枢纽工程之后,水务集团还投入了6亿元用于基建、管网等建设,资金均来自于银行,如今水务集团的贷款已超过10亿元,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经营的风险,而如果有所闪失,很可能就是被拍卖的命运。 在许多老百姓眼里,自来水就是“自然之水”,供水单位并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温州水务集团也因此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难境地。 由于温州市现有的地表水已被严重污染,温州水务集团从珊溪和泽雅水库购买源水,得付出0.66元/吨的代价,在水厂处理过程中还有药品、电力、人力、机器折旧等成本。水务集团一直是将水作为商品来经营的,因此周道义迫切希望能有个市场化的水价。 但水价被政府严格管制。2003年10月,温州市区水价新标准开始实施,其中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为2.10元,经营性用水价格每吨2.65元,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浴室、泳池、美容美发)每吨为5元。 实际上无论水价变动与否,物价局给予水务集团的利润定死在1%左右。2003年,温州水务集团的水费收缴率在99%左右,达2亿多元,也就是说,水务集团在其核心业务上的年利润为200多万元,这远不够银行的利息。 另一个矛盾是,水务集团目前“产大于销”,希望有多少需求就销售多少水,但政府要求节水,限制了水务集团的销量。 由于是国有企业,还有诸多的大大小小麻烦。如政府一个红头文件发下来,要求照顾贫困居民,费用就得水务集团独自承担,某些领导要安排人进来,也是很难拒绝的,甚至交通部门还指派购置车辆,而实际上水务集团根本不需要。 两年前,一个因损害企业利益而被开除的职工,拿一大瓶汽油和一把三棱刀,冲进周道义办公室,说要同归于尽,幸亏周道义是侦察兵出身,眼疾手快,才躲过了一场灾难。 但如今,据这个“冒着生命危险干出来”的老总说,他每月工资为2000多元,外加1000多元奖金,下半年市公用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周道义进行考核之后,还有一个3万元的年终奖。 如何确定合理的水价 鉴于水价长期与成本的倒挂,2004年1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发布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全国供水价格即将正式市场化”。 北京、武汉、广州、西安等一大批城市纷纷上调了水价,温州也不例外。此前,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供水配套工程指挥部负责人曾提出,有关部门从世行亚洲分行贷款40亿元用于建设水利枢纽,若按照19年还贷、付息,30年折旧来测算,源水价格每吨为0.72元,而物价部门定的是每吨0.45元,工程的经营压力很大。 但是水价依然受政府管制,不是供水公司说多少就是多少。现在的问题是,水价既然并不是真正的由市场自由竞争产生的价格,那么水价上调到什么位置才是合理的? 2003年10月,经温州市人大、市政协、市财政局和物价局及市民代表讨论,温州市区水价生活用水价格从1.5元每吨上调到每吨2.10元。但是据温州水务集团依然叫苦,他们认为生活用水价格应该为每吨2.35元。 按照每吨2.10元的价格,除去源水费0.66元,污水处理费0.5元,也就是说,温州水务集团的收入部分只有每吨0.94元。据温州水务集团浦东水厂厂李耀宇说,水厂的生产成本达每吨0.6元,再加上销售环节的费用,总计成本大约在1元多一点。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也认为,温州市区日污水处理规模为20万吨,每吨污水处理费要0.97元,每年的支出为7050万元,原政府规定污水处理征收标准为每吨为0.20元,现在上调为0.5元,但还是亏损的。 有人质疑温州水务集团的成本说法,李耀宇举证说,水厂的泵站在山下,将源水抽到半山腰的生产车间,目前浦东水厂的电耗是1000吨水在180千瓦时电左右,一般情况下,电耗是2万多千瓦时,但最近温州市电价上涨了1分钱,为此,浦东水厂每天就得多付出2000多元。 以前药耗是每1000吨水为2.2公斤,但现在水质不好,需用到4公斤,而每吨药是2600元。浦东水厂每天的药耗为2000吨左右。 珊溪水库离温州市区有100多公里,泽雅水库是40公里,一路上得漏失率在20%以上,但与供电的线损由用户分摊不同,供水损耗也是由浦东水厂承担,水厂党委书记谢寿珍说,这使得供水成本不断增加。 浦东水厂现有职工80人,以人均年薪3万元计,工资开销也得200多万元,再加上机器、管道维护和设备折旧,而市区供水的漏耗率在20%,庞大的管道网络也需要维护。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如果有一个客观的尺度考核其员工数量问题、工资问题、药耗能耗问题、源水价格问题以及投资的科学性问题,并如实公开各项成本,社会才知道涨价是否合理。 傅涛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水价都是政府管制的,但关键是以一个比较科学的参数来核定水价。 为什么洋水务能够掘金 与温州水务集团的重重困局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外一些大水务巨头在中国水务市场上到处掘金。 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在珠海附近承担了中国的第一个BOT水厂项目,10年来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泰晤士水务公司、安格利水务公司、百泰国际集团、美国金州控股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挤进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外资总额已经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外资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城市供水行业,利润率达24.48%,虽近两年来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5%以上。 傅涛认为,国内自来水公司回报率低,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竞争机制,多年的痼疾造成效率低下。 2002年6月,威立雅公司在上海浦东以21亿元的代价组建了一家合资自来水公司,两个月后其内部人水比就降到8:1,即1吨水从输水到行政管理到窗口服务到抄水表等所有程序,动用的人数不超过8名,如今进一步减少到4名左右,而国内通常为40名至60名。 别的国有企业大都改制,而水务行业绝大多数仍是事业编制,是最后几个能够多插一些人进去的地方,所以在各种关系的操纵下,超员二三倍、四五倍的自来水公司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国内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大都超过40%-50%,即一个地区只需日供100万吨,但供水系统却是按160万吨兴建的,因为往往有规划就有预算,也就有了拨款和施工,也就带来利益空间。但这些其实加大了供水企业的成本。 实际上,供水成本的下降空间是很大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饮用水系统,此前该市政府每年在饮用水方面的支出是4200万美元,在与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签订了20年的供水合同后,政府只需每年向苏伊士里昂支付2140万美元,而苏伊士里昂仍然还有钱赚。 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高中说,他们靠的是技术加管理来降低水务的运营成本,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为客户节省的费用,仅仅靠资源的垄断,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 市场化“三突破” 中国水业一直是事业单位性质,从行业上看是水业政策体系的模糊和不完善,从产业上看是企业的分散而松散,从城市上看则是经营垄断而低效。 傅涛指出,政资不分、产权不清、竞争不充分,是国内水务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供水行业只有实现这“三突破”,才能有较快的发展。 傅涛说,中国水业市场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而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担负的应是对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等水业全过程的监督责任,政府的角色需分为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政资分离之后,国资委管理资产,企业独立经营,从而政府资本逐步从经营性投资中退出。 其次是供水企业产权的明晰。温州市早期的水库、管网等为财政投资,后期的运行及扩建由水务集团自行筹资,这个账该怎么算呢?如果说水务集团是企业,则其惟一的股东就是温州市政府,它能有什么风险呢?只有将供水单位转变为真正的企业,才会有追逐利润的条件和动力,水务市场才能实现有效率的竞争。 再次就是水业竞争机制以及监管机构的建立。因为不可能“一城多网”,城市供水是一个自然垄断性行业,不能指望它像电信业一样进行拆分,但是行业内的压力仍可以使供水企业实现有限竞争。同时,如其他行业的监管机构一样,政府业需通过对供水成本、服务、水质、水价等方面的监管,来制约供水企业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均衡发展。 傅涛认为,中国水业的市场化之路不会太长,在他看来,2003年是中国水业的市场化元年,2004年则进入了产权改革年。(请见《经济》杂志6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