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残酷盛宴:资本巨头才能玩的游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 07:20 中华工商时报 | ||||||||||
立栋 这个行业似乎只有阔佬中的阔佬们才玩得起。 资本说话是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则:更多的资本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而更多的话语权必将拥有更多的资本。
所以,当北京国际车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阵势拉开序幕的时候,人们很难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大多汽车巨头在展厅里眩彩百般,而另一些“低端”生产商的产品晒在了北京36度的高温里。 据说这样的安排并非有意为之,但在我看来它却很有象征意义。 低端的汽车厂家是很容易被遗忘的,虽然他们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当中国市场处于高速膨胀期的时候,他们对价格向下拉动的作用使那些国际巨头们不至于在这个市场上太过为所欲为。 他们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但资本实力的先天不足却让他们在这个市场上风雨飘摇。 就在前两天,一种观点在业界不胫而走:本次车展过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的不是见者有份、你好我好的市场果实大分配,而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大拼杀时代。 或早或晚,一轮极其惨烈的降价浪潮即将展开。有人预言,某汽车巨头将在此后不久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采取“砸盘”措施,重新洗牌,重新定义中国汽车的价格体系。 看上去这是个好消息,但消息如果兑现,对那些“小本经营”的国内厂商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汽车业是典型的传统工业,也是一个现代工业应用最广泛的集成工业,只有资本密集注入的前端才会有后期市场的风云叱咤。 最新公布的汽车产业政策似乎给这个行业特点一个最充分的注解,没有极高的投入比如20亿,你就迈不进这个门槛,而就算勉强迈进,那只能意味着一段痛苦历程的开始。 吉利的李书福先生当年是何等的气干云霄,而在经受屡屡挫折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将近七年的实践和十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汽车这个行业确实不是像我们当初所想象的那么乐观和简单。” 李书福的感慨是有言外之意的,尽管他对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表示了认可”。 中国汽车企业产品是有高度差别化的,差别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行政壁垒造成的。而在新的产业政策中却没有太多削减壁垒的大动作;中国的的汽车市场总体被评价为“弱竞争性”,市场绩效的特征是“偏袒生产者”,而不是“偏袒消费者”。而新的产业政策似乎还是沿着旧有的思路前行,给予汽车巨头们最大程度的关爱。 几年前,正是因为一些“胆大妄为”民间资本的“搀和”才使得寡头控制价格的汽车市场格局得以改观,而在市场行将“升级”的今天,产业的决策者们难道不能多向那些来自民间的相对弱小的投资者们投去一些关注的目光吗? 汽车业的盛宴还在继续,不过,在不少人嘴里,更多咀嚼出的是一丝残酷的血腥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