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渤海石油开采鸡肋变宝 中外合作机制待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 12:15 中国经营报

  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对于众多与中海油合作在中国近海开采石油及天然气的国际勘探公司来说,科麦奇算是一个“幸运儿”。

  美国科麦奇公司高级副总裁David Hager在京宣布,该公司已在中国渤海成功找到石油,首批石油出产将从预计的今年第四季度提前到第三季度,并在2006年前达到首期计划:在渤海区域开采1.5亿桶原油当量。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至此,已在中国近海打拼了十年,先后投入数亿美元的科麦奇,可以暂时松一口气。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外海洋石油开采合作的日益深入,中外双方的合作机制正面临新的问题。

  “鸡肋”变宝

  事实上,科麦奇并不是渤海石油合作开采中的首个“幸运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包括BP、德士古、雪佛龙等在内的国际石油公司就在渤海区域“有所收获”。

  “但这些零星出产的石油,量少、质差,根本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中海油一内部人士对记者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渤海被业内戏称为‘打碎的金盘子’。”据说,渤海区域当时成了中海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然而,1999年底,随着蓬莱19~3油田的成功开采,渤海区域“鸡肋”的命运就此改变。该油田的发现者——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成为了渤海的首个“幸运儿”。

  蓬莱19-3油田是继陆上大庆油田以后,中国发现的第二大整装大油田,年产原油有望突破1000万吨,几乎占渤海现有石油产量的一半。其储量预计达26亿桶(约3.5亿多吨)。

  继菲利普斯发现蓬莱19-3之后,渤海的石油开采价值日益突显。2001年,渤海区域石油年产量已经接近600万吨,而至2005年,其产量将达到2100万吨。届时,渤海石油的产量将达到全国石油总产量的15%,相当于中国整个海洋石油年产量的一半。

  欲求共赢

  对于高风险、大投资、技术复杂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来说,国际上普遍采用利用先进国家资金与技术,合作勘探开采的做法。中海油作为享有我国海上石油开采专营权的国家石油公司,目前,已在渤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东海和印尼等五大地区进行了中外合作石油开采。

  其中,渤海海域是中海油的核心产区。至2003年底,中海油在该海域拥有净探明储量1084.8百万桶油当量,约占其总净探明储量的50.9%。而在这一海域8座已生产油气田和10座在开发油气田中,共有6座是中海油分别与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康菲、科麦奇等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采的,约占整个渤海油气田总数的33%。

  “根据《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海油一直与国际石油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这种良好关系将随着中国近海石油开采的陆续成功而不断深入。”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肖宗伟对记者说。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既无资金,也无技术,要独自开采海洋石油,几乎是天方夜谭。况且,我们的对外合作,从分成比例、石油销售,到技术转让,都完全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的。”面对一段时间以前,业界对于中海油对外合作的质疑,一位其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矛盾初现

  然而,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中海油于20多年前在中国首创的“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开采”模式,在日益受到关注的同时,各种问题也不断出现。

  首先,关于合作开采出石油的销售问题,中外双方意见并不统一。

  此次,科麦奇高级副总裁David Hager在回答记者关于“渤海04/36区块两处油田开采出的石油如何销售”问题时,明确表示:“根据早先签订的分成合同,外方对于出产石油的销售,拥有选择权,既可运到国际市场上纳入我们的全球销售网络,也可就近销售给中方。从目前来看,这两种方式,科麦奇都会使用。”

  然而,业内有观点认为,中海油应该享有收购合作方在中国近海开采出石油的优先权,毕竟,中国已是不折不扣的“贫油国”。对此,一位熟悉国际石油公司操作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外方合作者一般针对单独买家时,价格往往偏高,再加上中国石油需求旺盛,石油价格难免偏离其价值。此时,中海油要求以国际石油价格购买外方合作者的权益油时,往往难以成交。”

  其次,关于技术转让的问题,中外双方说法也存在偏差。David Hager对记者说:“目前,公司还未取得商务部颁发的技术转让许可证,有关海洋石油开采的核心技术转让工作还没有展开。”而中海油内部人士认为,经过20多年的对外合作,中海油已基本掌握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以科麦奇为例,其许多海洋石油勘探开采方面的专项服务工作都委托中海油的相关下属公司完成。“我们一方面利用了外方丰厚的勘探风险资金投入,一方面又在与外方的合作中,完善了相关开采技术,是一举两得之举。”

  业内认为,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中方目前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上的技术短板仍然存在,外方的技术优势仍是中外合作的重要基础。

  上述两问题的出现,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中外双方在海洋石油合作开采方面存在的分歧与矛盾。目前,已延用了20多年的《条例》,在这些具体的分歧与矛盾面前,也似乎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作者:崔毅 编辑:韩文欣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渤海石油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