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关注维权 汽车维权成本居高不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 08:54 新华网 | ||||||||||
中国第一展——北京国际车展10日正式登场。在车展主会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馆内,香车美女令人目不暇接,厂商造势作秀热闹异常。而场馆外,继8日、9日连续发生3起消费者“闹场”事件后,10日又有几位车主发起“汽车消费者维权研讨会”,希望向厂家讨一个说法。此起彼伏的维权声音,时光像是又回到“3·15”。 汽车消费维权难在哪里
近年来汽车消费红红火火,2003 年我国汽车产销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与汽车消费有关的投诉也猛增。去年全国消协受理汽车投诉量5651 件,比2002 年的3919 件增长了44.2%。汽车成为2003 年投诉增幅最快的商品之一。 “在解决消费者维权纠纷的各种途径中,没有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夏军律师10日告诉晨报记者。那么,汽车消费维权到底难在哪里呢? 维权成本太高 “汽车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太高了。今天坐到一起维权的人,多少还有些经济实力。但那些花三四万元买经济型轿车的车主,碰到质量问题该怎么办?”在10日的“汽车消费维权研讨会”上,天津清华德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王黎志谈到维权的艰难,显得很激动。 王黎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车辆出现问题后,光检测轿车的球头就花7000-8000 元,打官司要花钱,车子连续停用3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还有车主表示,有的鉴定需要请“洋检测”,所开价码高的可达数万美元。这样高昂贵的费用,非一般消费者所能承受得起的。 汽车维权时,大多车主并不太情愿走打官司这条路。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夏军律师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打官司耗时,成本又高,精神上的消耗更大,且效果跟当事人预期往往差距比较大,所以消费者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打官司。 检测成难题 鉴定零部件的真伪,在汽车行业内经常碰到。但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旦消费者和厂商较起真来,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厂商说的很有道理,你要检测,我可以陪你到你认为权威的部门去。鉴定部门有难处,厂商得向我提供真品的样本或者数据。消费者说,如果这个产品是很多年前生产的,消费者已经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同款新车,那么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样品,而厂商提供的样品和数据又是否能够不偏袒自己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多难题使汽车质量纠纷的解决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仅6家,符合解决消费争议需要的汽车检测机构较少。另外,目前我国对于故障车、事故车还缺乏具体的检定规范,很多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还都无法进行追溯。 信息不对称难保知情权 夏军律师告诉晨报记者,许多厂商有一种“店大欺客”的心理。具体来说,就是滥用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剥夺了消费者很多的权利。这是汽车消费者维权中很大的一个障碍。 厂家钻律师规范空子 据有关人士介绍,律师职业有一定的职业规范,比如利益回避等原则。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厂商就利用这一点钻些空子。如为了不让消费者找到好的律师,厂家雇用的律师五花八门,这样律师只要曾经收过厂家的律师费,以后消费者来投诉,律师就不能“跳槽”去代表对方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弱势群体在利益受到侵害后,不能得到很好的法律帮助。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在国内也渐渐被使用,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夏军律师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监督汽车安全和整车质量的机构。(晨报特派记者 林劲榆 秦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