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基金发力京城地产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13:38 北京晨报 | |||||||||
首个控股项目6月入市 一向低调的荷兰国际房地产日前爆出消息,旗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占股八成的“丽都水岸”项目即将正式进入市场。由此,荷兰国际在中国地产界的发展策略发生重大转变,由只参股变为控股,并直接开发并进行管理。
联系此前的一条消息,“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的这一举动就显得更为意味深长。“ING新近完成一项亚洲房地产基金收购计划,并将把该基金投放于中国市场,这使得ING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总额高达6亿美元。”这是欧洲最大金融机构——荷兰国际集团?ING?全球执行董事、亚太区主席金文洛一个月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金文洛同时表示,尽管房地产因为投资过度倾向,被列入“过热”行业,但这不会阻止ING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掘金步伐。 事实上,在荷兰国际看来,从去年起出台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包括121文件、包括对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的提高甚至对买房人在贷款时设置的更多门槛,对已经蛰伏中国有些年头的海外地产基金倒是个不小的利好。 融资多元化下的商机 荷兰国际房地产中国公司董事,ING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旭成上来就是一句话,“地产就是金融”。 “买地、盖楼、出售,这是任何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正常程序。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投资动辄上10亿,如何尽可能地减轻资金压力并降低资金成本,就是各房地产企业绞尽脑汁各显神通的舞台了。”在胡旭成看来,股市并不青睐地产股,民间募集的资金更是杯水车薪,而市场化的房地产金融产品几乎为零,最终,地产商将募资大头全部压在银行房贷上,“央行从银行信贷入手整顿房地产市场,就如同抓住了蛇的七寸”,对负债率过高的房地产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能否生存就成了问题。 当地产市场融资日益艰难之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成本与束缚显然要低一些,房地产企业肯定会积极寻求融资渠道多元化。这就是海外地产基金“利好”的关键所在。 投资成功率令人艳羡 事实上,在良好投资环境和高利润的诱惑下,海外地产基金早就蠢蠢欲动。 2003年,美国房地产同业公会房地产基金会、韩国房协房地产基金会和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基金三只国际基金巨头一起现身京城,其中,美国房地产同业公会房地产基金已经开始了与北京置地的合作,在京城北部开发项目;德意志银行房地产投资基金也锁定北京、上海国内两家房地产企业,在北京的东四环和小汤山附近开发项目;韩国房协房地产基金则与国内三十多个房地产企业接触,在中国房地产业撒下了一张网。 在这之中,荷兰国际算得上先行者。荷兰国际房地产1996年在北京建立亚洲第一个代表处,1998年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至今已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开发了两大住宅项目。首席记者 张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