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下的车业危言:今朝有酒今朝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07:34 中华工商时报 | ||||||||||
王京韬 对汽车业来说,六月有两件真正的大事:一是在6月1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二是在6月10日,北京国际车展拉开帷幕。 不少人认为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表明了政府对汽车产业进行新一轮宏观调控
但置身于万头攒动的北京车展上,华丽的感觉让人发晕:全球几乎所有汽车巨头齐齐登场,国内各大厂家也都使出浑身解数。如织的参观人流面对眩人眼目的名车、光怪陆离的展台和舞首弄姿的模特,无不大呼过瘾。于是,车展在向人们展露出无比华丽的外表的同时,显然会让人对中国汽车业发展产生一种“提速”的错觉来。 “限速”也好,“提速”也罢,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确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了。从年初到现在,关于汽车行业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先是各方对“汽车行业是否是暴利行业”大打“口水仗”,其后就是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何发展”的莫衷一是。的确,近几年势头迅猛的汽车业发展速度,的确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对车商来说,参加车展无疑是花费巨大的。众多世界汽车业巨头之所以不惜代价投入北京车展,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日益增强的地位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全球其它市场对汽车消费相对饱和甚至是低迷的今天,中国因其潜在汽车消费群体的巨大蕴藏而得到了特别重视。这一点,从中国市场对一些全球性汽车厂家利润的贡献就可看出一斑。毫无疑问的是:所有跨国巨头的眼睛都死死盯住了中国人的钱袋子,他们就是想让中国成为他们的“生产车间”,既利用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生产,又赚取中国车市上相对高额的汽车利润。 问题是: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产业。事实上,如果像某些人和某些媒体鼓吹的那样心甘情愿当别人的“加工车间”,那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真正的汽车产业,也永远不会有自己的世界品牌。 国外的汽车巨头们是不会傻到为自己培养竞争者的,因为那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他们才会一边大喊中国市场过热,一边不断加大投资。国内的主流厂家显然还心醉于当别人“车间”的日子,只是不知道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还能撑多久———我们的车间除了会把零件组装到一起,还会干什么呢?整车设计?制造发动机?制造底盘?也许什么都会了,也许什么都不是真会。 面对日益惨烈的竞争,真正的“中国车”是否会消失呢?“危言”让人心寒,但愿是“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