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主研发 新政有待完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13:4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记者 海 兰 北京报道 “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第一章开端就提到自主的问题,新《汽车产业政策》已经把自主品牌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这终于给了汽车业内吵嚷了近半年的“
更让人兴奋的是,1994年版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没有对商标品牌做出任何规定,而新《汽车产业政策》为此开辟了专门的一章。无疑,《汽车产业政策》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导向,即支持企业发展自主汽车工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更多的事情不是喊两句口号能改变的。关于具体的支持和激励计划,新政只字未提。 源于民族情感 “我的工作是为丰田服务,但我内心的真实希望是红旗腾飞。”很多汽车界的从业人员和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一样,民族汽车业的兴起是他们根深蒂固的梦想。红旗、解放、跃进、长江、井冈山、凤凰……它们的身上记录着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开端。如今这些民营企业的阵容里已经加入了吉利、奇瑞、长安、华晨等新兵。如今,人们都知道,汽车品牌到了回归民族自主的时刻。 “我相信吉利五年以后一定会成为高品质的、国际化的、中国著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徐刚信誓旦旦。但是,单靠民营资本的力量做自主研发显然有些单薄。 人们又一次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三大集团。三大集团的自主开发却没有太大的进展。以一汽轿车为例,受销量等综合因素影响,其主打的品牌事实上已经由红旗变成了马自达6。 令人尤其遗憾的是,明显向大企业倾斜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却没有探讨大集团在自主品牌上应该负担的义务。 眼下有不少专家为三大企业研发人员的流失而痛心疾首,由于大集团忙着做销售和“国外品牌本土化”的工作,对于自身的技术人员并不重视,导致大量的人员流失。 中国汽车业界,一个尴尬的局面已经形成:有足够能力做自主研发的大企业似乎没有时间去做;而民营企业则心有余力不足。 究竟什么是自主研发 从本质上讲,《汽车产业政策》关于自主品牌的概念都是空泛和含糊的。 一直以来,自主知识产权被局限在一个狭义的概念里:一定要自己开发设计、自己了解技术。但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纯粹意义上的自主研发几乎已经不存在了。仍以“纯粹的”民族品牌红旗为例,沿用奥迪100车身开发生产的小红旗被人们戏称为“插上红旗的奥迪”。然而,似乎一汽一直在回避这样的事实。 倒是一些民营企业来得爽快。奥克斯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江伟坦言:“研发思路以我为主,项目平台可以拿来。”他说,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他进一步解释说,民营企业本身就是汽车市场的后来者,先机已失,竞争又如此激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必要去做纯粹的自主研发。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的贾新光先生表示,如果《汽车产业政策》不从根本上给对“自主研发”给出一个详细的界定,自主研发只能是单个企业的行为,无法提升到行业的高度。 《汽车产业政策》虽然没有给出自主研发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目前,零部件方面动作频频,似乎预示了国家执行自主研发的信心。 为什么从汽车零部件入手?中国汽车工业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介绍说,从全国趋势看,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不仅表现在总体的市场份额的扩大,而且集团经营的规模也在扩大。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会有重量级的大集团。这些将成为汽车自主研发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