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汽车产业政策改革 > 正文
 
急刹车涮掉民资 壳资源要烂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13:39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海 兰

  北京报道

  “如你所说,奥克斯的确是个幸运儿。”几乎是踩着新《汽车产业政策》铃声,抢先一步跨入汽车行业的奥克斯集团的新闻发言人黄江伟这样告诉记者。

夏日特卖 全场1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6月1日出台的新《汽车产业政策》高高地树起了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宛如一辆末班车突然关起车门?进去了的成了幸运的乘客?来不及挤上去的再也没机会了。全国700多家已经“上车”的企业都再也不会有新的对手来抢食。

  目前仍然十分丰厚的蛋糕的享用者就这样基本圈定。

  重庆地产商的绝望

  本来有多条大道可通罗马。但如今一个条款就是一个金箍。

  在《汽车产业政策》中有这样的条款:“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人民币。”

  这事实上是对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政策保护,生产汽车企业资格由此成为了稀缺资源。所以,新政一出,通用中国有限公司立即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欢迎。戴克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费若铭也高兴地说:新政策对我们和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下一步的合作是很有好处的。

  而另外那些准备进军汽车行业的企业却只能望洋兴叹:20亿元、8亿自有资金还不是太难,但企业运营伊始,就要建立庞大的产品研发机构,5亿元仿佛被套住。

  很少有企业出得起这么大的价钱,便只好去借壳。

  但是让门外的投资商们更加绝望的是:买“壳”的路也已经被堵死。新产业政策明确:不能正常经营的“企业不得向非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个人转让汽车、摩托车生产资格。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买卖生产资格,破产汽车生产企业同时取消公告名录”。

  那就傍个老外吧——有一些行走在汽车业边缘的零配件企业对进入仍然乐观:与国外汽车同行合作,也能成功进军。

  事实上这也只能成为梦想。作为民营企业进军汽车企业的先行者——吉利控股集团早就在频频向跨国企业招手,以求合作,但都成泡影。已经初具规模的吉利尚难入国外巨头的法眼,汽车业内门外的投资者就只能被排除在外。他们惟一的选择就是和国外不入流的汽车厂家合作,但中国车市发展到今天,品牌意识已渐入人心,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少有耳闻的汽车品牌呢——这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和风险。

  似乎这些焦灼业外资金还有另外一个出口:和国有企业合作。但目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自己的暴利期,各大国有企业都忙着低头数钱,怎么舍得拱手让利?

  对业外资本来说,新政一出,罗马就成了天堂?只能朝拜了。

  围城存在合理吗?

  设置这么高的门槛,国家发改委的目的很明确:清理汽车业内脏、乱、差的局面,强化行业集中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大企业的政策倾斜。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总经理李清认为:“李岚清同志有一句话,‘汽车产业需要支柱,但是柱子太多了就成了一把筷子。’所以,国家划这样一个圈子是合理的。”

  “这就是对民营资本的拒绝。”而同样是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成员的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态度另有看法。

  市场的自发调节也能够优胜劣汰,推动资源的最佳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虽有必要,但是否该这么简单地“一刀切”?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样的一个高门槛的设定和今年上半年的车市表现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车市迅速滑坡,连续3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比上月骤然下降20%,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两三年里,国内轿车生产能力将过剩20%到25%。以SUV为例,已经面世的不算,光是准备推出的轻卡底盘改装的低端SUV眼下就有35家。

  这些“发热”的现象不能不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警惕,汽车厂商也措手不及。所以,去年的征求意见稿中进入门槛只要15亿元,现在改为了20亿,还有很多相关的“苛刻”条件。

  需要特别澄清的是,“发热”不等于“过热”。而“汽车不是过热产业”的观点早在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对四大行业是否投资过度的争议的回答中已经被认同。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分析,新政显然是把“发热”当做“过热”来处理。这表明国家发改委的政策制定中存在着逻辑错误。

  可能的资源浪费

  更让业内部分专家担心的是,新产业政策设立过高的门槛显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很可能造成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汽车产业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有欢迎社会各界资金投入”的说法,在正式出台时却被删掉了。

  首先,对于此前正在等待进入汽车行业的巨额资金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和事实上的浪费。有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自“九五”以来,仅在富庶的浙江省,至少有7000多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全国各地的不同领域。而近来,浙江申请汽车生产资格的企业就有上百家。这表明,众多的民间资金在寻找出路,而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汽车产业也正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时候。自去年以来,跨国汽车企业巨头纷纷在国内加大投资,动辄上10亿人民币乃至上百亿人民币。

  这样,新政让汽车行业的投资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一方面,国外的资金越来越多,国外资本“滚雪”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大量的民营资本被闲置,欲入无门。有专家就此尖锐质问:拒绝民间资本,到底是不是在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行业?

  另外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很可能导致壳资源的浪费。毕竟壳资源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录问题,而是涵盖了企业的前期巨大的资金成本在其中。

  行业外的民营企业不能再借壳加入,那么这些已经空掉的壳怎么办?到底由谁来出面重组这些已经接近烂掉的壳?

  虽然新产业政策也给出了一条方案:“国家鼓励该类企业(不能正常经营的企业)转产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或与其它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进行重组。”

  但是,已经在行内的企业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壳,做好、做精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已属不易。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多的必要去收拾烂摊子。责任不清,可能导致踢皮球的局面。即使政府硬性规定由国有大企业或某个企业去买单,也未必有谁会心甘情愿。

  来自上海通用的消息说,国家发改委会出台《汽车产业政策》相关细则,对一些问题进行明晰。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伊问题新决议获通过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