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鞋业:东鞋西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7日 11:33 《中国经济周刊》

  文/童少波

  5月18日,在重庆璧山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吸引了众多东部制鞋企业前来投资。就在同一天,温州“红晴蜓”鞋业集团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连续注资2亿元人民币,在重庆铜梁县打造中国西部鞋业基地。而在此前,温州鞋业巨头“奥康”已经在重庆璧山县投资十亿元打造中国“西部鞋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切只是中国鞋业大变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局的前奏。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日前表示,中国鞋业出现了生产能力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国内制鞋业的生产布局会在近几年发生重大变化,这将是中国鞋业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一个重要契机。

  微利时代

  事实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早已成为国外鞋业大鳄眼中的肥肉。他们凭借品牌优势,利用中国强大的加工能力抢占了国内鞋业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国鞋业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越来越处于劣势。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公司总裁马里奥曾对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直言:“我们一定能坐上中国鞋业市场第一把交椅。”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虽然是鞋业大国,却不是鞋业强国。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世界级的鞋业名牌。而中国鞋业“世界加工厂”的定位和“贴牌做单”的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made in china”商品的低档形象。在全球市场,中国鞋价格低,利润少,低档的恶性循环造成即使上乘产品也极难获得主流市场的认可。

  “其实我们生产的鞋的质量是比较过硬的。”广东鞋业厂商协会会长陈家文说,“问题是中国尽管有成熟的鞋业发展市场,也有不少知名品牌,但整个行业创名牌的意识不高。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市场进一步放开,受国际品牌的冲击,中国的鞋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西部诱惑

  看来,表面上生机盎然的中国鞋业,又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中国鞋业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向西部转移成了东部鞋企的首选。

  对于奥康为什么选择在璧山打造中国西部鞋都,王振滔说:“西部有3亿6千多万人口这么一个广阔市场,这么多的劳动力资源,又有国家大开发的政策和诸多区位优势,再加上重庆特有的城市魅力,所以奥康选择了重庆。”

  据了解,璧山县是距离重庆市主城区最近的县(距离重庆只需要30分钟的车程)。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巨轮可溯江直抵重庆,璧山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奥康鞋由此向全国乃至全球输出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西部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土地价格都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这个一直被誉为是“渝西经济枢纽第一县”的西部小县,产鞋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位列“中国十大皮鞋生产基地”之一,有着相当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现有皮鞋生产企业18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皮鞋500多万双,占重庆市皮鞋产量的半壁江山。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其中有1/3来自鞋业。

  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鞋业面临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重庆制鞋工业大气候良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再加上西部大开发独有的政策优势,构成了西部“致命的诱惑”。东部制鞋企业西进重庆,旨在利用西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二次创业。

  东鞋西迁

  据陈家文介绍,我国商品鞋年产量约达60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的51%,居全球首位。但产地比较集中,不外乎广东、福建、浙江温州这几个地方。

  他说,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要素是杠杆,这就使得全球制鞋中心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发生转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鞋中心尚在意大利,七十年代便已转到亚洲的日本、韩国,八十年代又到了中国台湾,九十年代更是登陆了中国大陆沿海,广东、福建、浙江群雄并起;现在,中国制鞋业又出现了从东部向西部地区的转移趋势。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早在2003年9月,奥康就开始了西进之举,奥康集团掷金10亿元人民币在重庆璧山打造中国“西部鞋都”。短短8个月之后,其一期工程“西南鞋材交易中心”、“金都鞋业孵化区”等已竣工。他表示,此次奥康进军西南,并非简单地转移一个工厂,而是按照温州模式,在璧山构建一个2600亩的工业园区,打造中国“西部鞋都”。

  东部很多鞋业企业和配套商家在奥康西进的影响下纷纷抢滩璧山,占据有利位置,以期在西部鞋业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今年3月20日,在西南鞋材交易中心的开盘仪式上,来自温州、广东等地的200多名投资者包飞机前往璧山参加竞拍,500多间店面被一抢而空,东鞋西迁的势头可见一斑。据介绍,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入驻璧山。

  深圳龙岗皮革鞋业协会执行会长梁惠南认为,“东鞋西迁”是中国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东部企业开拓市场与西部企业寻求发展的共同需求,这一转移可能在3到5年内完成。同时他表示,那种认为鞋业进军内地只是战略扩张而非阵地转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跟的。

  鞋业未来

  作为世界制鞋大国,中国的7200多个大中型制鞋企业,目前已在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等地形成了五大鞋类生产集散地:温州是皮鞋业的佼佼者;广东女鞋比较知名;福建则是全球旅游运动鞋的主要产地……

  为吸引和接受更多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争夺“中国西部鞋都”的霸主地位,成都和重庆都曾自封“西部鞋都”。但在这五大鞋业生产基地中,到底哪里能真正称之为鞋都?谁又能引领中国鞋业的未来呢?

  对于“鞋都”之争,陈家文并不赞成。他认为一国之都也不外乎一个,现在到处都称“都”,“都”多了也就不成其为“都”了。他说:“温州有个鞋都,年产量才6.7亿双。而广东省鞋的年产量是30亿双,出口约22亿双,去年出口创汇54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45%左右,仅一个东莞就能与现在的成都或重庆相媲美;再比如福建晋江,运动鞋产量全国最大,是鞋业中的“单打冠军”,而广东是综合型的,属“团体冠军”。所以很难说哪个是真正的鞋都。”

  即便是声称要在重庆打造中国“西部鞋都”的奥康集团,对于“鞋都”之争也感觉意义不大。王振滔说:“我认为中国‘西部鞋都’落户在重庆或者成都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把中国的鞋业做强做大。所以我们应从大的方面来考虑问题而不能相互排斥。重庆和成都,还有广州、温州、福建不应该互相排斥,应当多赢。”

  其实,中国鞋业不是靠建几个“鞋都”就能强大起来的。“鞋都”的泛滥反而说明中国鞋业内部竞争的无序。中国鞋业应该在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去竞争,而不是建“都”争名。

  陈家文担忧地说:“现在中国最缺的是高级技术人才。珠三角制鞋业综合实力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但全省至今没有一个科研机构。北京也是刚成立一了个制鞋研究院,其它地方则找不到。而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高等院校设立过鞋业这个专业。”

  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无论在综合技术还是管理体制上都远远落后于对手,只有意识到危机,找到发展方向,并全线提升和改善整个行业的软硬件环境,企业才有可能脱胎换骨,才能引领中国鞋业的未来。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