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增加渠道受控 中国空调业面临崩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07:5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日前,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虽然空调旺季来临,大部分空调品牌都已准备肉搏上场,但格力、美的却反其道而行之,频频传出涨价的风声。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空调原材料大幅涨价,家电出口退税率也从17%降至13%,空调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涨价也就成为了“保值”的手段。 本来自卫性质的“保值”行动也无可厚非,但渠道经销商似乎并不想买这个账。就
供过于求的窘境使本来利润丰厚的空调业成为继彩电业之后第二个陷入价格战的行业,“空调年年降”已成为消费者和渠道经销商的“共识”。相对于国内空调企业的“薄利”,外资品牌似乎被划在了价格怪圈之外。 三洋空调总经理藏本干也解释说:“面对供过于求、消费能力有限的市场,国内空调企业多把眼光放在了低价竞争以扩大市场份额上,虽然市场份额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但这种竞争往往是不顾成本的竞争。而外资品牌在竞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顾及成本,加之拥有自主的先进技术,因此多把竞争引向于技术层面。在低端产品受价格打压之时,高端产品无疑就成为了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中国空调业的“崩盘”多起于低端空调的低价竞争,低端空调难成为企业的“顶梁柱”,这似乎已经成为空调业毫无争议的事实了。面临单一产品压力的国内空调企业,一直受困于价格。而外资品牌的“洋货”形象,则很难亲近于普通的消费者。 同样被定位为“洋货”的三洋空调,放弃了全线高价位的发展策略。对于如此“出格”的做法,余部长表示:“同时满足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两个需求,并将竞争导向品牌号召力和技术层面,在差异化的布局中实现效益与品牌的双赢,才是空调企业的出路所在。” 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合理布局产品线,是企业长远发展所在。据悉,三洋空调在发展规划中,将高低端空调搭配成系列产品,力求产品结构的多元化。风、雅、颂系列产品是三洋倾力打造产品结构优势的“重头戏”。 此次格力、美的的涨价行动起于原材料的涨价。材料涨价使空调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20%。空调的“核心部件”压缩机也就成了抢手货。今年,空调制造商在慷慨付款后,也不一定能够准时足量提取到压缩机。由于上游资源的紧缩,空调制造成本大幅上扬,被扼紧了喉咙的空调制造商很难在市场上施展拳脚。 本以为靠涨价保本的空调企业,却在渠道经销商那里栽了跟头。格力的肆意涨价,看样子并没有得到国美的认可,国美单方面的降价行动,更是将格力摆了一道。生存于上有扼喉之手、下有棒喝之拳的空调企业,更难有喘息的空间。 显然,外资品牌在这方面更具优势。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原材料的采购也向全球化发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可以突破市场的局限。 就在中国空调业向价格这条路即将探索到尽头之时,技术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能让整个空调市场“兴奋”起来的技术,似乎只有变频了。 多年来,虽然中国市场上的空调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变频技术,但真正实现变频的却少之又少。有资料显示,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PAM-α变频控制技术。三洋空调作为三洋电机的全球生产基地,率先采用了这一技术生产出直流变频空调。PAM-α控制技术改变了以往变频技术的各种不足,不仅温度控制精度高达0.5℃,更可省电30%。在环保风日益盛行的今天,变频空调更适合追赶潮流。 高端技术装备出的高端产品,意味着高成本、高利润。在竞争残酷的市场,利润的丰厚是企业发展的“护心丸”。“螺丝刀”类的拼装企业在变频的漩涡中是没有生存能力的,无形之中“洗牌”的节奏也会进一步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