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摩托找到新基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30日 14:32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李毅明 北京报道 历经半个多世纪,本田累计已经在全球生产了一亿多辆摩托车,世界上每四部摩托车中就有一部是由本田制造的,5月20日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洲本田)投放中国国内市场的第4款挂Honda标志的“SDH125-2 DEPUTY(新概念)”面世,同时,这也是新大洲本田天津工厂累计生产的第100万辆摩托车。新大洲本田的董事长,主管本田技研工业株
本田摩托中国造战略 “本田是出于生产战略转移方面的考虑,”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杨振恒分析说,“本田现在再继续投入1.5个亿在天津建新厂,完全是走上海工厂的路子。”之前,新大洲本田上海工厂生产的产品,尤其是50CC的绝大部分是返销到日本或者出口到国外。 目前,本田在国内的三大合资摩托车厂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嘉陵本田都已经具备了生产“Honda”品质的产品能力。早在1999年,嘉陵本田就得到本田的承认,其产品达到本田的同等品质,取得了“Honda单独商标”使用权许可。2000年,五羊本田也获得了本田“Honda单独商标”的使用授权。 在新大洲本田最近发布的四款新车中,“新概念”和“自由Today”已经代表本田最新的技术研发水平。Today所使用的发动机在本田内部都认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50CC四冲发动机,其50CC的发动机具有相当于100CC的马力。而“新概念”的排放达到了欧洲II号标准,整车实现了无石棉化。 如果本田自己在日本生产摩托车,从价位上看,会比在国内生产高50%左右,而运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强大的零部件生产能力和健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的优势,利用中国工厂生产的车会比在日本生产的车价格低很多。比如出口到日本的Today摩托车,虽然挂的是本田的标志,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 杨振恒分析,这次本田在天津进一步投资,就是要把它的出口车型生产进一步向国内进行战略转移。另外,作为本田国内的合作伙伴来说,也希望本田能采取措施把自己生产的车的质量提高上去。 本田的中国工厂 新大洲本田2001年9月在天津成立,注册资金为9956.5万美元,股东分别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50%股份)、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47.33%股份)、天津摩托集团有限公司(2.67%股份)。 不到3年的时间,100万辆标有本田和新大洲标志的摩托车就走出了新大洲本田的厂房。去年一年,新大洲本田生产了摩托车78万辆,销售摩托车83万辆,分别较上年度增长27.79%和31.02%,公司去年全年还出口摩托车近15万辆,是上年度的2.1倍。很多人业内人士都清楚地记得去年7月8日,新大洲本田总经理赵序宏意气风发地对外宣布:“由新大洲本田制造的Today50CC踏板车向日本出口突破10万辆,预计在7月底,这款车将会实现占有日本摩托车年度市场份额1/8的目标。”据悉,这款车除了返销到日本外,已经开始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出口。 新大洲本田生产的Today摩托车在短时间内占据日本市场的较高份额,这一切都并非偶然。由于日本消费者眼光挑剔,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很高,早在合资之前,本田就和新大洲开始了全面合作,合资之后,本田甚至一度派出100多个专家为新大洲本田进行采购、生产管理、品质控制等方面的指导。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涉外广报科的朱林杰向记者介绍,新工厂位于现有工厂的东南方约7公里处,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3万平方米,预计到2004年年底完工,年生产能力达30万辆。“天津新工厂的建设是为了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朱林杰解释说,新大洲本田现有的工厂建于1984年,是在1992年原合资公司天津本田摩托有限公司成立时接手的,生产部门分散在六栋不同的建筑中,而新工厂将采用生产部门集中到一栋建筑的布局,同时实现发动机和整车的同期组装,可以大大减少流动库存。 本土企业迎战本土制造 最近几年,日本摩托受到了中国摩托的猛烈进攻,尤其是在本来由日本摩托一统天下的东南亚市场,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中国摩托很快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日本摩托车企业感受到了压力,除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外,转移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成为了必然选择。“像本田这样的企业,它的国际销售渠道要比国内企业好很多,如果它不断增强它在国内合资公司的出口车生产能力,会对国内厂商形成冲击,打压国内厂商的国际市场份额。搞不好,一旦条件成熟,本田还会把那些目前以出口为主的产品投入到国内市场来。”杨振恒说道。 2003年,中国摩托整车生产达到了1400多万辆,销售600多亿元,预计2004年的销量将超过1200万辆,中国毫无争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但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业也同样犯了和其他很多制造行业一样“大而不强”的病症,在发展过程中,重复建设严重,企业技术进步与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张未能同步进行,很多企业就靠简单的仿制和组装生存,大都挤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企业积累不足,很难和日本知名摩托车厂商进行品牌竞争。“作为中国的消费者,如果本田车和国内厂商的车价位一样或者说本田略高一些的话,肯定会优先考虑买本田品牌的。”杨振恒说道。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本田目前在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占有率大约为10%,显然这还远远满足不了本田的胃口,从新的投资行为显然可以看出它已经开始了进一步的拓展计划。 国内本土企业显然也感受到了压力,开始频繁的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市场机会。4月17日,欧洲最大的摩托车厂商比亚乔与宗申集团合资组建了佛山宗申比亚乔摩托车公司。据悉,6月份宗申集团还将与美国的哈雷-维森公司签约,合作生产高档摩托车。国内摩托车行业老大力帆近期也与宝马等欧美公司进行着频频地接触。借助欧美企业的力量摆脱本田们的围堵似乎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办法。 |